张嵲
注释: 初夏已晚山中即事 —— 这是诗人在初夏时节,山中的所见所感。 山云倏忽自晴阴 —— 山中的云雾忽然变得晴明,仿佛是天空的颜色变化。 积雨门楥蔓草侵 —— 雨水积聚在门下,使得门前的草木生长得旺盛。 一带清川供极目 —— 一条清澈的小河,让人可以尽情地远眺。 千重沓嶂伴微吟 —— 千叠的山峰,伴随着诗人的轻吟低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雄鸠鸣处园林密 —— 雄鸠在花园里鸣叫的地方
宿归仁寺 精蓝置屋切云根,此地何从着世纷。 缥缈僧窗更临水,氛氲崖树欲参云。 青山细认千重叠,暮气徐观万里曛。 两岸虫鸣灯一点,舟人相语夜深闻。 译文: 在归仁寺住宿, 僧人的小屋建在陡峭的山峰上, 那里远离世俗纷扰。 山中景致缥缈如幻, 窗户前是潺潺流水, 崖壁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要参透云霄。 远望,青翠的群山层层叠叠; 近看,暮色渐渐弥漫,天色渐暗。 江岸上,虫鸣声声,灯光闪烁,
【注释】 春浮花气拥门阑,星昴神嵩瑞世间。 一字梦灵通洛学,诸儒文弊隔贤关。 巨源淳德真金玉,吏部高名信斗山。 此去致君尧舜上,黑头卿相自朱颜。 【赏析】 《高司业二首》,作者不详,内容是赞美高官的诗。全诗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押平声韵。第一联“春浮花气拥门阑,星昴神嵩瑞世间”写诗人春天时在门阑之外观赏花景,并想象天上星宿、地上神灵都来庆贺他,希望他成为人杰。第二联“一字梦灵通洛学
德望居朝大吕轻,眷思难怫丐归情。 履声暂去端门晓,刀梦新占虎节荣。 有道致君三任喜,无心贪宠一麾行。 天衷只恐思耆旧,不待黄堂报政成。 注释: 1. 德望居朝大吕轻:指德行和威望足以在朝廷中被轻视(意指德高望重)。 2. 眷思难怫丐归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只能通过乞归的方式表达。 3. 履声暂去端门晓:意为官员的脚步声刚从皇宫的端门(即正门)响起,天色便已破晓。 4. 刀梦新占虎节荣
【注释】 鸟乌:鸟儿。 作:兴起,出现。 日到寒窗气象新:太阳照耀着窗户,景象显得清新。 三万顷:形容广阔无边。 组练:古代用丝织成的一种旗幡。这里借指战旗。 阴戾:阴间。 神皋:神话中的大泽。《山海经·海外西经》:“有方壶之山者,帝之所以聚凶德。”郭璞注:“其上有方壶之池,周回数千里。” 曾侍紫宸:曾经侍奉皇宫内殿,紫宸是皇帝办公、处理政事的地方。 隆兴:兴盛。 万家春
【注释】 昂藏:高傲的样子。野鹤混群鸡,形容鹤的高洁。志在云天失路悲,形容鹤的志向高远,但失去了自己的归宿。湖海稻粱元(yán)未足,比喻生活清苦,没有满足。虞衡(hén),指帝王狩猎时所乘之车,也代指君王。罗网,指捕鸟的罗网。铩(shā)翮,鸟张开翅膀待飞的样子,这里比喻才能被埋没。可念长鸣向晓曦,意思是说,鹤的长鸣声是那样悠长、响亮、凄切,令人感动。却使群乌惊羽翼,上林能占主人枝
山中月夜 中原群盗几时平,避地荒山万虑惊。 霜月有情凝夜色,溪流无尽落寒声。 满山林影龙蛇动,绕屋风枝剑佩鸣。 自惜壮怀消欲尽,只将搜句了馀生。 注释: 1. 中原群盗:指中原地区的盗贼。 2. 几时:何时。 3. 避地:躲避战乱。 4. 荒山:荒凉的山野。 5. 霜月:寒冷的月亮。 6. 有情:有感情。 7. 落寒声:发出寒冷的声音。 8. 龙蛇动:形容草木等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如同龙蛇游动。
【注释】 霜风:冷风。寒林:被霜雪覆盖的树林。莽苍:苍茫。结岁阴:凝结成岁月的痕迹。镜:古铜钱,这里代指功名利禄。把镜渐无勋业念:渐渐失去了功名利禄的念头。爱山唯驻隐沦心:只有对山水的喜爱才让我驻足,不愿在尘世沉浮。衡门:横着的窗户,借指简陋的居所。黄叶飘零:落叶纷飞的景象。一径深:一条深深的小道。事微吟:低声吟咏。 【赏析】 此诗写景寓情,以景语抒怀抱。首联写严霜肃杀,林木凋零,暗示时局之危恶
秋怀二首 日压城烟光少留,朝昏应似我悠悠。 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 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 译文: 秋风吹拂着城市的烟尘,日光显得有些暗淡,但并不长久地停留。清晨和黄昏应该像我一样悠然自得,人生短暂,只有几十年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经历和理解,但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并不多。我刚学习了道教的教义,开始理解“灭尽正受”的道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时间已经过了十年,诗人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了。这两句是说诗人与朋友分别已经很长时间了。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过去两人在青灯下畅饮的情景,那时他们在一起饮酒作乐,无忧无虑。然而,现在却只能听到铁骑的马蹄声,看到敌人的包围圈。这两句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在的感叹。 中间两句,诗人回忆了过去的欢聚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