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诗句注释】 丹徒:地名,今属江苏省镇江市。 公于濋源堂后穿池种荷赋诗四章敬次原韵 其二:这是白居易在公元82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春天写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镇江任刺史时,看到满院荷花盛开而写下的。 放鸭沙丛里:把鸭子放在水草丛生的地方。 招鸥水叶间:把鸥鸟招引到水面上的荷叶之间。这里用“水叶”形容水面。 移花连熟土:把花移植到熟地即肥沃的土地上。 剪树出晴山
【注释】尺:指尺牍。尺作齐东客:即尺作东行之客,以东行之客自喻。历山: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泰山支脉之一。“论交”句:指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调:意趣相合之人。终日:整天。药物:药食。赖:依赖,凭借。吟卷:指诗歌,诗篇。君:对友人的敬称。删:删除,修改。 【赏析】 《次止渊病起二首》是诗人在病愈之后写给朋友的一首酬答赠诗。前五句写病后访友,后两句写与友谈诗。 此诗是尺作寄给止渊的诗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此题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规考点。考生要仔细读懂诗句,抓住关键字句,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注意从诗情、意境、手法、语言等方面入手,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描述。 (1) 雨洗春山活,池添野水肥:春天雨水清洗着山峦
丹徒公于濋在源堂后穿池种荷,赋诗四章敬次原韵其三 爱酒公山简,随行我葛彊。 池头看种藕,水面想吹香。 试以松为彴,何须石作梁。 官斋无一事,终日醉淋浪。 注释: ①丹徒公于濋:即杨基(1325年-1378年),字孟明,号大雅居士、乐道先生,元朝末年吴县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部将。 ②公山简:指晋代的陶渊明,因爱酒而闻名。 ③葛彊:指唐朝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与白居易齐名
《题客子茜庄图二首 其二》是清朝朱昆田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以东湖水景为背景的画作。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诗句翻译:九派东湖水,层轩一望收。 - 翻译:九条河流汇聚的东面湖水,层层高阁在湖边一览无余。 - 注释:东面的九条河流汇合而成的大湖,湖边有层层叠叠的高楼可以俯瞰整个湖泊。 2. 诗句翻译:花南沽酒市,灶北卖鱼舟。 - 翻译:花红柳绿的地方有卖酒的市场
【注释】 千金散尽:形容花费很多。乌裘敝:指穿着破旧的布衣。一榻横眠:指躺在一张床上。白日长:意即白天很长。我辈:我辈人,指自己。齐得丧:意思是说,自己和一般人一样,也经历了得与失的过程。俗人:普通人。文章:这里指文章、文学。若:假如;谋:打算、计划。负郭:在土地的北面,即靠近城郭之地。不教:不让,不叫。拟前扬:比喻自己不如扬雄的赋文。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诗
【注释】 ①我本悲秋客:诗人自谓,言我本是喜欢秋天的人。②天涯:指远在天边的地方。③“吴根”句:吴地的草木常青,梦寐之中却常常萦绕着对秋色的思念。④“海角”句:诗人身居海角,也不免为这萧瑟的秋风所困扰。⑤暗砌:指庭院中的台阶、石阶。⑥凉虫:冷气凝结而成的小虫。⑦隔座:指隔窗而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立秋时节,即景抒怀之作。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凄寂,表现了作者在异乡过节时的孤独寂寞之情
【译文】: 簇簇的芦苇抽出了嫩笋,茸茸的药草绽开了花苞。 鹅儿在水中嬉戏,凤子在花朵中扑打着翅膀。 北地春酒开瓮,南地烹煮佳肴,款待嘉宾。 约定十天之后,一同到海棠树下醉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首联“簇簇芦抽笋,茸茸药绽苞”,诗人用“簇簇”和“茸茸”两个词语来形容芦苇的密集和药草的嫩绿,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注释: 1. 插柳寻花匠:指春天里,人们忙着修剪柳树、寻找鲜花。 2. 穿池唤藕夫:指春天里,人们忙着疏通池塘,召唤种植莲藕的工人。 3. 枯松横略彴:意思是枯死的松树横跨着小桥。 4. 新叶长菰蒲:意思是新长出的叶子覆盖了水田里的菰蒲草。 5. 到处泉争泻:意思是到处都是泉水争先恐后地流淌。 6. 无名鸟自呼:意思是没有名字的鸟儿自己呼唤。 7. 谁知官舍里:意思是谁知道这官舍里面是什么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 第一句:“未得消摩力,俄惊节序催。”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消摩力"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可能是指“消磨”的意思。"俄惊"表示突然间感到惊讶。"节序催"则是指季节的更迭和时令的变化。整体上,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凉蟾明夕满,新雁一绳来。” 注释:这里的“凉蟾”指的是明亮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