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散尽乌裘敝,一榻横眠白日长。
我辈未能齐得丧,俗人求备到文章。
平生碌碌轻馀子,岁月堂堂叹几将。
二顷若谋田负郭,不教作赋拟前扬。
【注释】
千金散尽:形容花费很多。乌裘敝:指穿着破旧的布衣。一榻横眠:指躺在一张床上。白日长:意即白天很长。我辈:我辈人,指自己。齐得丧:意思是说,自己和一般人一样,也经历了得与失的过程。俗人:普通人。文章:这里指文章、文学。若:假如;谋:打算、计划。负郭:在土地的北面,即靠近城郭之地。不教:不让,不叫。拟前扬:比喻自己不如扬雄的赋文。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诗,是作者晚年归田后的作品之一。此诗首句“千金散尽”,用典,《史记·货殖列传》载:卓王孙家僮八百人,一日杀牛亡其半,问以实之,卓王孙曰:“百人食谷不过三斛。”故作此言以喻自己贫穷。次句“乌裘敝”,用典,《汉书·东方朔传》载:朔常从上至甘泉宫,从官皆大舋,独朔着皮弁(古代的一种帽子)服大鵔鸃尾(一种鸟,形似雉鸡)冠,乘小车,上自歌曰:“太一神龟,阳德太平,代秦称制,遂过乃声名,秋九月制诏御史:‘道方隆平,时艾丰渥,宜幸鼎湖,万里望风。’朔趋拜颂德。上问朔:“先生何为者邪?”对曰:“蓬发秃鬉,对于君旁。”上就视朔所为,朔乃揖上兴,上遂南巡狩至碣石,并封泰山,而西登汾阴,祠后土。至盛夏,还祠后土祠长安东南阪上,以送寒暑。朔因再拜上曰:“今皇帝,天下精气所萃也,修仁覆政,于兹二载矣。”上乃书帛中以授朔。朔拜封祠讫,乃出,上御府藏白虎神座,受朔所荐祝文。有司奉引,读祝文讫,乃下席,跪上祝文,稽首兴。于是起辇,旋反置殿中。上亲拜之如郊祠礼。赐从官贵人以下各有差。又赐从直臣以下帛各千匹。朔免冠徒跣,顿首流涕曰:“太一及陛下,皆当涂高居,靡神甚福,久承恩慈。身幽于卑位,穷于remote南裔,非至尊所宜辱幸。且朔之浅薄,不足以充荐享之仪。”辞谢而去。朔走未远,上亦自驱驰至观阙门,令骑勿追。自是之后,天子始亲拜祠神。朔既还,上遂东幸雍祠五畤。朔复侍祠。后数月有星孛于紫微垣,遂以八月晦日幸雍祠上帝焉。朔留奏事。上曰:“吾欲祷祠备三万功。”有司复奏言:“天帝上帝后土天子诸神名谥。”于是上乃解绥驾,御飞羽盖,游北宫、渐台、上林、虎圈。射猎毕,复御飞阁南囿、凤皇阙。于是焚燎祭天地四海毫物神明,而祈禹功焉。有司进颂飨宴八神毕,乃登灵台,诏百官群后以搜黍离麦秀之应也。群臣或谏曰:“‘七月流火’,农夫所以蚕绩也;‘六月伏诛’,工人所以隐户也;‘四野多暴客’,诸侯所以讲武也;‘七月鸣鵙’,商人所以告灾也;‘五月斯螽动股’,庶草所以虫蛇也;‘三月屋东树谷’,工人告成也;‘二月启蛰’,农始耕也;‘四月鱼跃’,天气通而人事毕也”。于是上使博士弟子分部循行,而太史公、太祝、太宰、太卜、太执事保厘天下,太牢祠系祠系祠具乐其祠具乐其祀具属荐祠具属荐祠具属荐其物。太史公曰:“余从岁之郊见其牲肥厚朴茂者以为畜积,所过屠撰给足。”上还自雍而西幸长水之都县,过云梦,自云梦西沿江溯沅水上舂陵。过吴使聘问。遂浮云梦以下江,入胥浦以下江,乃绝长江度江陵,北浮江、逐口西至盛唐焉。上遂东巡海上,考入海之所通,悉从条牒,集方士士言符瑞一切以志之。还至梁父,即禅祠上帝焉。遂至岱宗,封禅石闾。还至奉高,上泰山极顶,西下山,东上泰山巅。山之阳,亭障相属弥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于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所属望属于望属于望所属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所属望属于望所属望属于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属于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望所属忘 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