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诗名句的积累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特别是要抓住诗句中重要意象的含义,分析诗歌所用手法,同时联系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体验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意境,赏析其在语言上的特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南邻也姓朱”,意思是:我的邻居姓朱。“也”,表示判断,是连词,译为“是”。 “柴门月夜每招呼”,意思是
注释:枫泾水与朱泾水相连,我乘坐小舟轻快地乘风破浪。鲈鱼、蚬子和莼菜、紫菜都是美味佳肴,这让我更加迫切地想回家。 赏析:诗人在送别朋友时,用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题查田芦塘放鸭图二首·其二》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对田野中鸭子放养、柳荫下无事剪蓑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下是诗句原文及译文: - 朝把竹竿驱鸭去,暮把竹竿阑鸭归。 - 注释:清晨用竹竿驱赶鸭子回家,傍晚又用竹竿围捕回来。 - 柳阴日午了无事,剪得绿蓑编雨衣。。 - 注释:柳树成荫,中午无事,便剪下绿色蓑衣编织成雨衣。
注释:瘦弱的弟弟已经回到了烟波浩渺的故乡,身体虚弱的我还要整理行囊准备再次出游。在寒冷的雪天里,冻得手都麻木了,但我仍然坚持提着手缰驾车前行。背着太阳,又有什么妨害打稻呢? 赏析:此诗为作者自述其归隐生活之志向。前两句写自己归隐的原因。“瘦弟”、“倦游装”说明诗人有归隐之意。后两句写归隐后的生活。“频提”、“负日”写出了诗人的辛劳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全诗语言朴实、平易、通俗
【注释】端州:今广东肇庆。子石:指端州石砚,相传唐代著名文人李太白曾用此石研墨。蜀州笺:指蜀地所产的精美纸张。画里诗人:指画家,意即画中之人。少年:年轻时。一曲填成:指创作了一首曲子。娘子:古代女子的美称。陈谱:陈旧的曲调。轻弦:轻柔的琴弦,指古琴。 【赏析】这首诗是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中的“双鬟索句图”来抒发对青年才俊的倾慕之情。 首联:“端州子石蜀州笺,画里诗人正少年”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禹郎画笔近来无,邀写鸳鸯一片湖。 【译文】:近来听说禹郎的画笔已经不使用了,请为我绘制一对鸳鸯在湖中嬉戏的景象。 - 不见当年黄子久,由拳曾作读书图。 【注释】:这是诗人怀念曾经见过的黄子久,黄子久擅长山水画,曾在读书图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禹郎的画作和回忆黄子久,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和个人经历的怀念之情
人间随地是风波,湖上归来乐事多。 载得渔儿与菱女,楚歌不唱唱吴歌。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人间随地是风波”: - 描述的是人间到处都充满了波折和困难。这里的“风波”象征着生活的不易,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2. “湖上归来乐事多”: - 在湖上生活,能够享受到许多快乐的时光。这里的“乐事”指的是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如欣赏美景、与朋友共度欢乐时光等。 3.
《题双鬟索句图三首·其三》是清代诗人朱昆田所作,此诗描绘了一幅西园玉山雅集的画卷,王顾家的姬妾被纳入其中。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朱昆田,清代诗人,字少章,一字子石,浙江嘉兴人。他擅长诗词,与厉鹗齐名,合称“浙派”。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表达闲适生活见长。 2. 诗句原文: 西园玉山两雅集,王顾家姬入画图。 花下几时成胜聚,未妨侧帽著狂夫。 3. 诗意解析: -
小谢诗篇小令书,绿阴一片闭门居。 雨馀叶大斜纹滑,十样蛮笺总不如。 注释:小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字延年;小令,指短小精悍的诗歌;绿阴,指树木茂盛,遮阴成荫的景象。 译文:小谢写的诗篇和短小精悍的诗歌,在绿阴下,他隐居在家中。雨后叶子宽大且斜纹光滑,但十样蛮(一种质地粗糙的纸张)总不如他的好。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纸”为题,赞颂了十样蛮笺的质地优良。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纸比作绿阴
第一首: 漾水投波各一群,半湖净绿皱圆纹。 谁能识得烟雨里,胜似尘沙涨裙巾。 注释:在水面上投下波浪,它们各自聚集成群,半湖清澈的水面泛起了圆圆的水浪纹。谁能理解这烟雨朦胧的景象呢?它比尘沙涨满裙子更令人欣赏。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烟雨中的荷塘画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他用“漾水投波各一群”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动态美;用“半湖净绿皱圆纹”形容了荷叶的形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