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手法以及情感等。此诗写诗人夜坐江边赏月饮酒,醉后吟诵屈原的《离骚》,表现出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青山读骚图:青山,指山;读骚,指读屈原的《离骚》。 夜雨新凉水半篙:夜来下雨
【注释】 痴黄:这里指黄公望,字子久。 萧萧:风声。 游屐:指游览用的鞋子。 苍翠:深绿的颜色。 板桥:石桥。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黄子久的《溪山清远图》中的一座小桥和一峰青翠的山峰。 第一句“痴黄小筑傍溪湾”,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黄子久的小筑就坐落在溪边的湾上,周围是一片静谧的环境。这里的“痴黄”是指黄公望,他是中国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小筑傍着一条溪流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风阡陌草初平,远岫烟浮细雨晴: 这句诗描绘了春风拂过田野,使得刚刚长出的新草变得平整,远处的山峰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细雨过后天空变得晴朗。这里的“春风”“阡陌”和“草初平”,“远岫”“烟浮”和“细雨晴”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春天的美好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题解】 “题画”,是写在画上的诗。这首诗写的是一幅风景画,从画面上可以想象出那雨后的景象:天空湛蓝,云气蒸腾;树连成荫,僧屋掩映其间;雁阵横空,水边小洲。作者用松风、云白、山青、画屏等词语来表现景色,并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注释】 (1)遥天:苍茫的天空。 (2)腥:气味。 (3)树连僧屋:树木丛生,连着僧人的茅屋。 (4)雁连汀:大雁排成一行飞过河滩。 (5)谡谡:风吹草木的声音。
【注释】 萧疏:形容竹子和树木的枝叶稀疏,不密集。 萧疏竹木倚江滨,石脚披莎拂浪新:竹林和树木靠着江边,石头的底部被苔藓覆盖,波浪拍打着新的水草。 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远处的山峰在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而草堂的影子则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没有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江滨景色。首句写竹林和树木靠在江边上,石头的底部被苔藓覆盖,波浪拍打着新鲜的水草
诗句翻译: 行到归云高隐地,孤猿野鹤尚哀鸣。 译文:走到归云山的高隐之地,孤零零的猿声和野鹤还在哀鸣。 注释:归云山,地名,具体地点不明。 赏析:诗人在诗的前两句中描绘了归云山的高远与神秘。"行到"一词表明诗人已经走到了归云山,"孤猿野鹤尚哀鸣"则描绘了归云山上的孤独和凄凉。 晴溪绿满侵难尽,秋叶红稀踏未平。 译文:晴朗的溪水映照着绿色的树叶,难以看尽;秋天的叶子虽然颜色变红但还未被踩平。 注释
梦回西望碧山微,一水斜阳鸟不飞。 欲采青黄莲子叶,寄君先制卧云衣。 注释: 1. 梦回西望碧山微,一水斜阳鸟不飞:梦中我遥望着西面的碧绿山峦,只见一片斜晖映照着水面,连鸟儿也不愿在这美景中栖息。 2. 欲采青黄莲子叶,寄君先制卧云衣:我想采摘青黄相间的莲子叶,用来做成送给你的卧云般飘逸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第一句“梦回西望碧山微”
杨白花飞楚水东,竹林西转竹桥通。 扁舟载酒冲烟去,一路潇湘泼墨中。 注释: - 杨白花飞楚水东:描述了一幅画面,春天的杨白花在江水的东边飘荡。 - 竹林西转竹桥通:描述了一幅画面,竹林向西转,然后通过一座竹桥。 - 扁舟载酒冲烟去:描述了一幅画面,一个扁舟带着酒,冒着烟雾而去。 - 一路潇湘泼墨中:描述了一幅画面,潇湘的山水被画家用笔触描绘得像泼墨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谷口:指诗人的住所。松杉高下:指松树和杉树高低错落,形成天然的丘陵。束帛无劳:指不用织布做衣服了。任白头:意谓年老不须为白发而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题画诗。此诗描绘一幅画景,表现的是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平实自然,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意境优美。诗人以松、杉、云、野草等景物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尧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2. 秋日同许青屿侍郎过尧峰:秋天,与友人许青屿一起拜访尧峰。 3. 一径入云林:一条小路通往云雾缭绕的深林之中。 4. 黄叶诗人兴:黄色的叶子象征着秋天,诗人的兴致也随着这季节而高涨。 5. 空山老衲心:空山,形容空旷寂静的山林;老衲,指修行者。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对修行的执着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6. 茶桑秋坞静:茶桑,可能是指茶园和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