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解析】 本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写事。“遐龄十景”是诗题。“遐龄”指长寿,即仙境;“十景”指十个景象,即仙境中的十个景观。诗人描绘了一幅仙境中日出、云霞散漫的图画。接着写烧佛禅师号、作修仙道士粮的事,并抒发了若得有缘,便求咽嗽上升的愿望。“曾为烧佛禅师号”,烧佛,指烧掉佛经。烧佛禅师号,意谓烧掉那些佛经。“复作修仙道士粮”,修仙,指学道成仙。修仙道士粮,意谓做修炼成道的道士的粮食。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句注释: - 遐龄十景:指泰山的十种美景或奇观。 - 银盘端正挂瑶天:用比喻手法形容泰山如同一个银色的盘子高高悬挂在蓝天之上。 - 灏气寒光两斗妍: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光彩夺目的景象。 - 白鹤仪鸾成恍惚:比喻泰山上白鹤与仪鸾等神话动物的幻化形态。 - 黄尘清水叹更迁:表达泰山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景象。 -
送曾行人还京 乍见何堪又别离,萧条况值暮秋时。 无才报国惭空老,有约归田叹已迟。 风悴井边梧树叶,雨干篱下菊花枝。 空缄徒有寒温问,不敢烦君寄故知。 译文: 刚刚见到你就觉得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正值深秋时节更让人感到萧条。我因为无法为国家效力而惭愧,感觉自己老了却还没能实现归隐田园的愿望。秋风中梧桐叶已经凋落,雨水滋润过菊花后也干枯了。我只能空怀思念之情,用寒暄问候的方式与你交流
送曾行人还京 官亭且暂驻行装,更尽临分酒一觞。 同榜故人皆要路,离群倦客尚他乡。 凉风袅袅蘋花白,夕露凄凄杏叶黄。 后夜夷山高处望,析津惟睹使星光。 注释: 1. 官亭:官府的亭台。 2. 更尽:指饮尽。 3. 同榜:同年考中进士,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同辈。 4. 要路:重要的交通要道。 5. 夷山:地名。 6. 析津:地名,在今河南省浚县西,是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码头
{"遐龄十景 其七 萧台积雪" 原文: 织乌沈处晴霞敛,巢鹊归时暮霭收。 翠锁云萝千嶂暝,红堆霜树一林秋。 "译文:织鸟栖息的地方晴空万里,夕阳西下时暮色四合;巢鹊归来时傍晚的雾气散去,一片秋色中枫林如火般绚烂。注释:1. 织鸟: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这种鸟在黄昏时分栖息在云端之上,因此被称为“织鸟”。2. 沈:此处指天青色,也代指天空中的云彩。3.霭:指薄雾或云雾。4. 云萝
遐龄十景 遐龄仙境 曾闻千仞岧峣顶,上有仙翁隐碧云。 蕉叶懒挥尘自远,枫枝不悴景长温。 丹光迸井清宵焕,雾气埋山白昼昏。 积黛凝岚轇轕处,药炉茶臼至今存。 注释: 遐龄:指长寿的岁月。十景:即“十景山水”或“十景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所创的一组绘画作品,共十首,每首都有不同的景色描绘。 岧峣(tiáo yáo):高耸、陡峭的意思。 丹光:这里指太阳的光芒。 积黛:形容山峰如黛色的眉毛般美丽而深远
【注释】 王处士:指诗人的朋友王益安。 闲身应暂别林丘:我闲着身子,应当暂时离别山林。 垂老观光帝里游:年事已高,到京城观光游览。 地控幽并通绝漠:地势控制着幽州和并州,可以通向遥远的边陲沙漠。 山连恒华拱中州:山脉连接着恒山和华山,环绕着中原地区。 辞家去日逢初夏:告别家乡的时候正值初夏时节。 买棹归时及早秋:乘船回家时正值早秋时节。 南北两京饶故旧:南北两京都有老朋友。 相过慰藉少淹留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遐龄十景遐龄仙境 - 诗句解释:描述一种超越时间的境界或场景。 - 注释:这里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达到永恒状态的想象。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存在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2. 净明宫观轶浮埃,紫气丹光接上台。 - 诗句解释:描述净明宫(道教中的一座神山)的景象
送王处士益安之京 蒲帆稳健地挂着一叶轻舟,在春日里缓缓前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远离家乡,去远征,高年的人儿啊! 飘散的柳絮和游丝缠绕着离别时的愁恨,落花和芳草映衬着离别时的情感;山中暂歇的幽人社,辇下争传处士名。 回望南方的云彩,故乡的乡邑已经越来越近,秋风江上,笑颜相迎
【诗句释义】 “遐龄”是长寿的意思,这里指仙境;“十景”是指仙境的景色;“洞天原自异人寰”意思是说仙境本就与众不同,原本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惜梅生分太悭”意思是说梅花生性吝啬,不愿意和神仙共享这美好的境界;“参杞熟来俱不食”意思是说仙药参杞成熟了也不愿吃,表示神仙对世俗食物的排斥;“神仙遇后竟空还”意思是说神仙遇见了仙人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