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耕乐亭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农人收庄稼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敬仰。 第一首: - 苔痕临水润,树叶近秋稀。 -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苔藓在水边生长,滋润着大地;树叶在秋天逐渐稀疏,显得有些凋零。 - 细雨群农集,残阳一鸟归。 - 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在细雨中聚集在一起,等待收割庄稼;而在夕阳西下时,一只鸟儿飞回村庄。 - 村童收滞穗,野老候空扉。 -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首 送人还永丰二首 - 诗句: 腊尽促归桡,离魂黯欲消。 - 注释: “腊尽”指农历十二月,即腊月结束,通常在农历年底。“促”意味着催促、急忙。“桡”在这里指的是船桨。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急于送别的心情。 - 译文: 腊月将尽,我匆忙地催促着船只前行,因为我舍不得朋友离开。我的离愁似乎都要消散了。 -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上片写相逢的惊喜,抒发相见恨晚之叹;下片抒写别后的思念,表现离别的痛苦。“相逢疑是梦”一句,既写出了作者与邓宗经的久别重逢,又表达了作者对邓宗经的深切怀念;“乍见总堪怜”,写邓宗经的憔悴和自己的伤感;“良会来天上”,“长贫在客边”,两句写自己的处境,流露出无限感慨。“青云违故旧,华发感流年”,两句用典,以“青云”喻仕宦之路,以“华发”指年事,暗写自己怀才不遇
注释 1. 见说:听说。 2. 昆山县:今江苏苏州市,古代称昆山县,地处江南水乡。 3. 孤城:指昆山县城,因地势孤立而得名。 4. 汐潮:指涨潮和落潮。 5. 通海近:靠近大海。 6. 云树:指树木如云朵般茂密。 7. 圩田:人工筑成的堤坝围起来的农田,可以防洪排涝。 8. 秋阴:秋天的阴凉。 9. 学舍:学校建筑。 10. 烂宫墙:形容桃花盛开时,满墙都是粉色。 译文
【注释】 (1)腊尽催行色:腊月将近,催促着行人的行装。腊月将近是农历十二月,此时正是一年将尽,人们忙着准备过年。催行色,催促行人赶快上路。 (2)汉廷诸俊彦:汉朝朝廷中许多才华出众的人。汉廷,指汉朝朝廷。 (3)风裁:风度,气度。范滂:东汉时人。他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奸臣陷害,被贬为大鸿胪。“风裁”就是风度、气度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梁佥事还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然后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和关键意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氛围,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维用“江汉”“星辰”“方岳重”“宪台稀”“轻帆”、“绣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以下是对《寄刘三髦五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剡书多日下,犹卧碧山隈:书信长时间未到,仍在碧山边静养。 - 只叹相如病,空淹贾谊才:只是感叹自己如同司马相如因病而未能施展才华,只能白白浪费了贾谊的天赋才能。 2. 译文: - 剡书多日下,犹卧碧山隈:书信已经许久未到,仍然在碧山的角落中躺着。 - 只叹相如病,空淹贾谊才:只能感叹自己像司马相如一样生病
注释: 送刘教谕还沛县。 相望浑未远,相会竟难常。 交态贫如故,离情醉暂忘。 淮流通海近,丰树入云长。 羡尔官非贱,横经汉祖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挚友刘教谕回沛县时所作。全诗通过送别之际的深情厚谊和离别后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之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首句“相望浑未远”,表现了两人之间虽然距离遥远,却始终心系彼此;第二句“相会竟难常”,表达了两人虽有机会相聚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1首 - 注释: 刘三髦(刘姓,三髦是其名)。 - 译文: 我深爱的刘公子,他的气质和才华宛如汉代的士人。 第2首 - 注释: 古心真自得, 高操更谁同。 - 译文: 古人的高风亮节,真是让人自得,而我的志趣也难以找到与之相比的人。 第3首 - 注释: 绿水溪边舫, 朱弦膝上桐。 - 译文: 在清澈的溪水中划着船,坐在膝盖上弹奏着朱丝弦桐琴。 第4首 -
以下是对这首诗《寄刘三髦五首》的逐句释义,包括诗句、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1. 濯足清潭里: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中清洗双脚。 2. 移家碧涧边:搬到靠近碧绿小溪的家中。 3. 非关傲轩冕:这并非因为傲慢而远离了高贵的官帽。 4. 自是爱林泉:只是自然而然地喜爱着山林泉水。 5. 野鹤闲同往:野鹤与我一同悠闲地前往。 6. 溪云静与还:溪边的云彩静静地陪伴着我归来。 7. 东山谢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