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独上高楼开八窗,浮云飞尽月澄江。人间亦有虬髯客,投老扶南自一邦。 诗句解读与翻译: “独上高楼开八窗”描绘了诗人独自攀登高楼,打开了八扇窗户的壮丽景象。这不仅仅是对视觉的冲击,更是心境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似乎在向外界展示其豁达的胸怀和不羁的个性。 “浮云飞尽月澄江”则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致。这里的“浮云飞尽”可能象征着某种转变或结束,而“月澄江”则给人以宁静、清澈之感
【注释】 涯山怀古六首:即《哀歌行》,作者自注:“《哀歌》六章,皆叙厓山事也。” 荒亭:指厓山。 野烧:指宋军烧了厓山的营帐。 徐礼部:徐渭(1521-1593),字文清,号白泉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断厓:指厓山的断壁残垣。 无语:指无颜面对故乡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借吊厓山之死表达了对元亡的悲愤和对民族气节的崇敬。这首诗是诗人在明亡后写的
【注释】 ①苍虬:青色的蟠屈龙蛇。 ②侵阶:长到台阶上。 ③萧瑟:形容风声凄冷,也指秋日阴霾或草木摇落的景象。 ④蔗塘秋:甘蔗塘边,指贫瘠之地。 ⑤诗翁:诗人,这里以“诗翁”自嘲。 【赏析】 这是作者在白沙宅中对景生情、即景抒怀而写下的一首诗。《访白沙宅四首》是一组七言律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60年)冬,时年作者五十四岁。白沙,指白沙井,今广东中山市东面一水井名
【注释】 两厓:指崖山。形胜:地势险要。自天开:自然生成。夺港:指元军从海上进攻崖山,被南宋守将张世杰、陈德等击退。卷土来: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企图东山再起。海陵:即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遗迹:指崖山之战时留下的遗迹。云涛:指潮水,这里泛指波涛。重堪哀:又让人感到悲哀。堪:值得。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灭亡以后,诗人面对亡国遗墟所发出的悲慨和感慨。前二句写崖山的地理形势和元军发动进攻的经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注释分析每一句诗的含义,最后分析整首诗的大意。 “百年闻道属斯人,碧玉中藏太古春。”百年闻道属斯人,意谓在茫茫人生之中,有幸遇到你这位知己。碧玉中藏太古春,以碧玉喻人的品格,太古春指春天
【注释】: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的蛇山之上,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名胜之一。 楚城:即今武昌城,是三国时期吴国和东晋时的政治中心,也是诗人王昌龄的家乡。 斜日:夕阳西下,指黄昏时分。 洲渚:小岛和沙洲。 飞飞:飞翔的样子。 鸿雁:大雁,候鸟,常在秋天南迁。 鸣相将:叫声相互呼应。 尔许:这般、这样;长:长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时所感而作的五言诗。前两句写景
诗句原文: 黄鹤高飞览九州,楚江至今空此楼。 登楼浩歌一怀古,江木萧萧无那愁。 译文: 黄鹤高飞俯瞰整个九州大地,至今楚江之中只有这座空寂的楼阁。登上高楼大声歌唱怀念过去的历史,江边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曳,却无法消除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中的“黄鹤高飞览九州”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释】 ①白沙宅:指白居易的故居。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住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市)白沙洲上的白家旧宅。 ②执鞭何计起泉台:用马鞭驱策着马车,怎么能从泉台下的坟墓里唤醒死者呢? ③翰林棨戟:翰林院中的武器,形似戟。 ④曾见先生马首来:曾看到先生骑马从门前经过。比喻有名望的人来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浔阳白沙寓所时写的。前两句写白沙宅的清静雅致
注释:嘉会楼上谁是主宾,老树在风中呼啸。坐槎仙客不可见,只能让江水滔滔地流动。 赏析:这首诗以“嘉会楼前”为背景,通过描绘嘉会楼前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诗中的“谁主宾”、“老树挟风鸣向人”等词汇,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同时,诗中的“坐槎仙客不可见,江水滔滔劳问津”等句子,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整体来看,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戏赠杨中允二首》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组诗作品,共包含两首七绝。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在江上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意解读: - 海珠江头披绿蓑:描述了一幅渔夫在珠江之畔、江头披着绿色的蓑衣的画面,象征着渔夫的简朴与自在。 - 春风秋雨共渔歌:展现了春天和秋天的风雨中,渔夫们一同唱歌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