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注释】 横石矶: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为洞庭湖入长江处。秋水生:指秋天的湖水涨满。浈阳峡:即荆江上游的白沙古称之浈阳峡。鶗鴂(zhì què)鸣:杜鹃鸟的叫声。五更:夜半,一更。客子:旅人。对月长歌:一边赏月,一边唱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舟中所见的七言诗。首联写诗人在横石矶边观赏着秋天的景色和涨满秋水的沅江南北二流交汇处的情景;颔联写诗人因欣赏美景而睡不着觉,他举杯对着明月唱起了高歌
璧月团团玉镜台,照人怀抱霎时开。 注释:璧月,圆润如玉的月亮;团团,圆形;玉镜台,比喻月亮如同明亮的镜子一样照耀万物;照人,映照人的心情或心境;怀抱,人的胸怀或心情;霎时开,一瞬间照亮了人们的内心,让人瞬间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如玉一般洒在大地上,照亮了人们的心房。诗人用“璧月团团玉镜台”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和明亮,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注释: 1. 题便面小景次韵赠文徵仲: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写画面中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 2. 萧萧:形容松树的声音,也用来形容松林的寂静。 3. 无尘埃:没有灰尘,表明环境清幽。 4.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朵,这里用来象征高远的天空或心境。 5. 满地:到处都是,表示范围很广。 6. 幽鸟:指在树林深处鸣叫的小鸟。 7. 周南: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8. 留滞:停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写作背景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注重了解诗歌的内容、语言和结构等,从中得到启迪,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绿树环抱、清泉流淌的山景;颔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农家乐土;颈联写诗人日落而归的情景;尾联写云蒸雨湿的松林景色。“尽日掩关来自去
【注释】江南:长江中下游。江北:长江以北。机杼(zhù):织布的机具,指织布用的梭子等工具。谁家儿女:哪家的儿郎。不停梭:不停地织布。渠:指那不善于织网的人。笑渠:嘲笑他,讥讽他。不似蜘蛛巧:不像蜘蛛那样精巧。能向虚空织网罗:能在空间里织出一张大网。 【赏析 1】此诗首二句写江南江北的妇女都在采莲,而她们都忙于采莲,无暇织布,可见当时织布业之兴盛。“江南江北”是泛称,泛指整个江南地区
【注释】 高咏:高声吟诵。琅函,指《琅琊台》诗,此泛指诗歌。阅海筹:指《阅江篇》,筹即筹画。元不异丹丘:指《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中台:指金陵城,亦称中台。来禽:喻指孙辈。安石榴:《桃花源记》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途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其中深洞,中有土穴,可栖处八九,余与四人入,即深洞中百人居之。”这里以“安石榴”比喻子孙繁衍兴旺。
【解析】 此诗首句点题,第二句写友人馈赠的情景,第三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为朋友守山的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译文:采药归来便关门了,老朋友相送,我喜得开颜。 已经调拨了水来供我洗发,更想找些琅玕石来护着碧山。 赏析: 《寄钱太守索竹》,是唐代大历年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咏竹自励
注释:银河在夜空中盈盈流淌,夜色突然变暗,天边露出淡红的晨光。我卷起窗帘静静地坐着,看着河水潺潺流过,微风送来一阵松树桂花的清香。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河汉盈盈夜遽央”开篇,描写了夜空中繁星点点的美景,银河如一条银色的绸带,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接着,诗人以“淡日欲出流云凉”描绘了黎明前的宁静景象,阳光初升,流云逐渐消散,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胥江边的女子大多在浣纱,路过的路边传来了莫愁家的声音。莫愁荡着船桨向何处去,杨柳萧瑟地发出鸣叫声。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在浔阳江上所作的五首《舟中漫兴》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在船上随兴而写,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同时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采莲歌五首 其三》清远峡边黄木湾,采莲往来不为难。 青山亦有飞来日,何事萧郎未见还。 注释: - 清远峡连黄木湾:描述地理位置关系,清远峡与黄木湾相邻。 - 采莲来往不为难:强调采莲活动的容易和便捷。 - 青山亦有飞来日:形容山景之美,如同天空中飘来的云朵。 - 何事萧郎未见还: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思念或期待。 赏析: 《采莲歌五首 其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采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