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注释: 结袜子其一:这是一首五言诗。“梁王”指唐宣宗李忱,当时他正在洛阳,还没有去长安。“崇勋殿上酬元勋”,在大殿上酬报功臣的功劳。“君臣面庆若鱼水,心腹戈矛人不闻”,皇帝和大臣们像亲兄弟一样欢庆,没有人听到有关战争的消息。“天容惨淡愁风云”,“天容”即天空,“愁风云”即忧愁的风云,形容朝廷气氛沉重。“舄带忽解双龙纹”,“舄带”是古代的一种头饰,这里指皇帝的鞋子。“忽然之间双龙纹解开了”
君马黄 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友谊和世事的看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 译文: 君马黄,周穆王时,造父驯服了一匹黄色的骏马,骑着飞黄马谒见西王母,晓驰黄泽西边,夜宿瑶池之浒。一曲蟠桃宴未终,玉帛纷纷向徐方来。回首西京路修阻,纵有飞黄终何补? 君不见汉高侧室儿,能却千里马。拱手垂衣治天下,南粤称臣无叛者。 - 赏析: 1.
``` 驱车上东门行 雉堞连云起,秦城属汉家。 更无丞相犬,犹有故侯瓜。 译文: 登上马车驶向洛阳东门行,只见城墙上的垛子如同云烟一般连绵而起,这片土地属于汉朝的版图。在这座城池中,不再有昔日丞相的门卫犬吠,只有那曾经的侯爷留下的瓜果。 赏析: 本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东汉末年的历史画卷。诗中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洛阳城的宏伟与历史的沧桑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句“雉堞连云起”
巫山高 高耸入云,楚地神女居深幽 美人梳髻,神宫杳远,人间路绝不可通 山灵夜梦,怀王独宿,空留阳台曙光动 巫山云雨,襄王情深,只此一遇如平生 神女再会,云雨旧情,襄王心事无人知 后世误解,诗史难寻,真相究竟谁为真 巫山高,高峻峥嵘,楚宫花木几春归 一吊襄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在诗中的作用,如:“结袜子”中的“结”指系住,“袜”指丝织的鞋面。“崇不道”
【注释】: 宿万山观六言四首 作者:张祜 万山千岩,万重云锁。 万重云起,万重风生。 一片帆飞,千里江清。 万里江流,万山月明。 万山如画,万里如锦。 万山有鸟,万里无人。 万水千山,万古长存。 万水千山,万世不变。 万里无疆,万里无界。 万里长城,万里长江。 万里黄河,万里大路。 万里江山,万里晴光。 万里明月,万里寒沙。 万古孤峰,万里青天。 万山丛中,万水之源。 万水之中,万家之源。
题画 墟落莫烟相望,板桥春涨初平。未放渔家艇子,疑闻塔院钟声。 注释: - 墟落:指村落或小城镇。 - 莫烟:没有烟雾的意思,形容空旷或荒凉。 - 板桥:用木板制成的桥梁。 - 春涨:春季水位上升,河流泛滥。 - 未放:尚未被释放或使用。 - 渔家艇子:渔船上的船篷。 - 塔院:寺院中的塔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墟落莫烟相望”
诗句:词客初停尘鞅,炼师相约楼居。 1. 释义 - “词客”指的是文人墨客,这里指的可能是程敏政本人或其他文学爱好者。 - “尘鞅”是古代官员的一种装束,用以象征其地位和责任。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程敏政作为文人的责任或压力。 - “炼师”通常指的是道士或者僧人修行的宗教人士。 - “相约楼居”中的“相约”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而“楼居”则暗示了一种隐居或修行的生活方式。 2. 译文 -
青坊斋宿几度,十年斗杓转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青坊斋宿的频繁次数,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斗杓已经转到了东方。 池草梦回恻恻,泥缄诗寄重重。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梦中回到池边的草丛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痛苦,同时他还在用泥封好的信来寄送自己的诗歌。 玄经喜得时听,姜被何须夜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他喜欢在闲暇之余聆听玄经,而不需要像古人一样需要夜晚才能听到。 真似兼葭玉树
【注释】 趋行:趋附。处子:处女,旧时指未婚的少女。段干木:战国时魏文侯的相国。宋东邻:战国时宋国人阳虎(字东邻)曾为梁惠王所宠,后因事被逐,他逃奔到宋国,梁惠王派人送食物给他,他不受,仍称疾而归,后被梁惠王杀之,故称宋东邻。 【赏析】 此诗是借咏史抒怀的。首二句言君子当守身如玉,不可趋炎附势。三、四句以宋东邻自比,表示不愿趋炎附势,而要学习古人段干木的节操。全诗表现了诗人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