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画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九畹风来春昼长,深林馥馥闻幽香。 - 诗句描绘的是一幅春天的景象,九个畹(古代田地面积单位)的风在春天吹拂,使得整个大地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同时,深林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2. 紫蕤数茎叶剑绿,耻与百卉争妍妆。 - 这几句诗描述了兰花的叶子翠绿挺拔,犹如利剑般直插云霄
【注释】 同年:同一年考中举人的人。小集:聚会。车马集:车马聚集,这里指文人墨客聚集。深巷:偏僻的小巷。寒飙(biāo):冷风吹。尘氛:世俗的尘埃。君子堂:高士之庐。晤言:交谈。交欣:相互喜悦。先皇:皇帝。謏(xù)闻:谦辞,表示自己微不足道。同榜:同年考试中同一榜名,这里是指科举考试同榜录取的人。三百馀:将近三百人。清芬:清雅的香气。俯仰:低头抬头之间。三十年:三十四年。离群:远离同伴。聚散
这首诗是徐公肃为他的堂兄徐公所作,描述了徐公肃在官场上的经历以及他的为人和志向。 下面是诗歌逐句的翻译: 主一斋为都宪常熟徐公赋 行台徐公公肃字,作宦屡更天下事。 顾名思守父师言,主一题斋远相示。 圣人立教先敬身,大贤受训仍书绅。 向晦燕息毋敢肆,云谁有志希先民。 主一开端子程子,基圣功成此终始。 敬夫铭与晦翁箴,石本空余墨盈纸。 愿公勖哉持寸心,端居俨若神明临。 缉熙问学不但已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高启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天外苍鹰决云下 天外的苍鹰正在决断地从云中飞下,形象生动,展示了一种英勇果决的姿态。 - 第二句:山麓玄熊亦惊咤 山麓上的玄色黑熊也因惊动而发出惊恐的叫声,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紧张气氛。 - 第三句:锦鸡势落双彀中 美丽的锦鸡在争斗时不慎落入了网中,形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面,同时也隐含着“英雄失势”的寓意
辋川图是段中贵题 右丞家住在东南麓,石径蜿蜒盘旋穿过山间小溪。 山亭冰榭连着好几座村子,景色宛如画中一样美丽却难以完全描绘。 右丞(王维)一去已多年未曾回来,今天忽然看到终南山的春天。 水榭、山亭都隐藏在哪里?却道园林都与真实的一模一样。 是真迹还是摹本?两者都是历史的陈迹,优美的诗句变成北山亭的风景。 那时候习静的人也很少,只有裴迪留下诗板。 孟城西面靠近华子岗,芙蓉花乱飞辛夷香气。
都宪张公淮上所获四印歌 都巡岁远失姓氏,无乃亦是千夫雄。 抚时感事数百载,令人扼腕悲三忠。 行台于我同榜士,呼酒更酌开莲筒。 桑榆谊深谈麈洽,松韭味洁冰盘丰。 春风吹花助客醉,解舟北去方匆匆。 海天回首推双蓬,淮流浩荡山巃嵷。 为公高歌重怀古,城楼一抹斜阳红。 注释: 都宪张公:指张宪。张宪,字子直,南宋抗金名将。他因抗金有功,被朝廷任命为江淮制置使兼知建康府,负责管理江淮地区的政务和军事。淮上
这是一首咏石的诗,诗人以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两拳巨石在北固山前的雄伟形象。 首句“北固山前两拳石”,直接点出了主题——石。诗人用“两拳”来形容巨石的庞大,形象生动、夸张而有力。这种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立刻感受到巨石的壮观。 次句“野花茫茫土花碧”,则进一步描绘了巨石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人以“野花”和“土花”来衬托巨石的苍凉、孤寂,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
拱北楼 危楼突兀中天起,雄峙高城压诸垒。 登楼北望空蒙间,正距皇都三百里。 直沽东去当海门,九河下泻鲸涛奔。 一道科徵比州县,十连虎豹分营屯。 天子端居不忘武,敕遣提刑此开府。 眼中壮观忽岿然,缓带时来阅干橹。 四方玉帛趋神京,千车万舶无留行。 题品休歌太行路,丽谯却数天津城。 忆昔文皇曾驻跸,父老相传至今日。 宪臣初下新条章,宿将谁谙旧军律。 城头大旆翻晴红,城边细柳摇薰风。 我来徙倚不能去
都宪张公淮上所获四印歌 行台使者清河公,浚川来往长淮东。 役夫走告得四印,不知何代沦渊中。 盘螭结纽各异状,藓包玉啮伤青铜。 自应神物不可閟,月夕往往虚晴虹。 一朝舁出冯夷宫,宝气尽发清泠空。 行台得之三叹息,谓尔古器遭沙虫。 乱磨再使篆文出,拂拭不遣纤尘蒙。 题缄顿首献天子,护以黄袱驮青骢。 近臣奉入归御府,想像白日回重瞳。 我来舣棹淮水上,十年相见惊秋蓬。 坐间倾倒忽语此,便觉异代还英风。
沽头闸下歌 这首诗描述了黄河边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难、世事无常的感慨。 译文: 黄河两岸无人,河面新水波光粼粼,船只在船头和船尾来回穿梭。人生自古行走艰难,即使距离很近,也要谈论万里之外的事情。去年秋天不下雨,今年春天又下雨了,没有麦子和禾苗让百姓愁苦。早晨不忍心倚着船篷看风景,扶携拍打河水都是流民。行河官员不轻易外出,因为舟船困在闸河无法行驶。尽管我的船船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