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鉴赏、赏析的能力。 “合陶桓公谢太傅为一人,宏济艰难心力尽”意思是:把陶侃、桓温、谢安三位大贤人合而为一,他们共同施展才华,竭尽全力去挽救国难。“合”,指三人齐心合力;“陶”、“桓”、“谢”分别指陶侃、桓温、谢安。陶、桓
【注释】: 福州西湖宛在堂联:福州西湖,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宛在堂,即福州西湖边的一座亭台,诗人经常在此吟诗作画。杜诗韩笔愁来读: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韩笔,指韩愈的书法和文章;愁来读,指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感慨万千,不禁吟咏杜甫的诗句。林月湖风相与清:林月,指月光;湖风,指湖上的清风;相与清,形容林月和湖风相互映衬,显得十分清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时的心情
我们需要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1句:“我何人斯?乃继孔仲尼卜子夏郑康成朱元晦而哭汝。” - 注释:你(指我)是谁?我是继承孔子、子夏、郑康成、朱元晦等人的血脉,为你哭泣。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他愿意为这位晚辈承担起传承的责任和情感。 第2句:“寿非福也,请看傅青主顾黄公竹垞翁查初白之暮年。” - 注释:生命并非幸福的象征,让我们看看傅青主(即傅山)
【注释】 木安,指唐末黄巢起义军。 鹦鹉问安天宝恨:鹦鹉,传说鹦鹉会学人语,能说人话,所以称其为“聪明鸟”。安,这里指代唐王朝的皇帝。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756)。 鷾(liáng)鹂,即黄鹂。巢木永嘉哀:永嘉,地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借咏物以抒怀之作。诗人在题词前先写自己对黄巢起义军的同情和悲愤。首句点明主题,用典;二句以鹦鹉
【注释】 濠、濮:水名,在今山东。 想:思考。 羲皇:传说中黄帝的称号。这里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人:指仙人。 【赏析】 是一首赠答之作。首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句赞颂友人之才,三句以古人自比,称许友人为“羲皇上人”。末二句,点明题面“赠奚侗联”,意谓朋友之间应当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注释: 皆山楼联:指楼阁与山峦相映成趣的景致。 移花分竹刚三径:指楼前有花园,园中有竹林,刚刚开辟了三条小道。 听雨看山又一楼:指在楼上听雨声、看山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楼阁景观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福州,今福建福州;西湖宛在堂,即“西湖在”,指福州西湖。东越,福州别称。西江,指浙江的江河。 【赏析】 诗写福州西湖之景,意境开阔,气象恢宏。首句写湖光水色,色彩明快;次句写山水相映,如入画图;第三句写西湖景色与浙江风景相似,以西湖之胜似西江,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先要读懂全诗,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常识和修辞手法,同时还要熟悉一些著名的诗词名句和作者,这样才能正确作答。 【答案】 (一) 译文:拥有天下而不据之;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谁与归附? 注释:有:享有,占有。微:没有。斯人:指人才。归:归附。 (二) 译文:拥有天下但不据为己有,如果没有这样的贤才,谁还会来归附我们呢! 注释:有:占有,享有。微:没有
【注释】: 贺林纾:人名。 七十寿联:为七十岁的人撰写的寿联。 讲席:讲学、授课的场所。 推名辈:推选名流学者。 画家定大年:指画家确定年龄,如杜甫有句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赏析】: 这是一副为祝贺林纾七秩(70岁)寿辰的对联。上联“讲席推名辈”,意在说林纾的讲学之才,足以推举名流学者;下联“画家定大年”,意在说林纾作画之能,可定大年,即他的年纪之大,如同他作画一样高远
注释:亭台楼阁都占尽了空中的地;风月之景使得四周墙壁显得低矮。 赏析:诗人在这首小诗中,通过描绘亭台楼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表达自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他认为,亭台楼阁是建筑的主体,它们应该占据空中的地,而不是被四面墙所阻挡。同时,他还认为风月之景会使得四周墙壁显得低矮,这是因为风月之景能带来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使得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