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
注释: 君山二妃诗(丁亥):这是一首描绘君山二妃的诗歌。 山竹斑斑泪已枯,寺门犹自向苍梧。 山竹上的斑点如同泪水般干涸,寺庙的门还向着苍梧山。 老僧话罢当年事,龙鸟归来风满湖。 老僧讲述着当年的往事,龙鸟回来了,湖面上风声四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君山二妃的美丽和神秘。首句“山竹斑斑泪已枯”,以山竹上斑点的干涸,暗喻君山二妃的美丽已经消逝。次句“寺门犹自向苍梧”
绿树成阴尽手栽,量枝数叶日徘徊。 夜深屡下风婆拜,为有萱花一朵开。 【注释】: 1. 山中杂诗四首其一(壬辰):指《山中杂诗》四首的第一首。壬辰是唐玄宗先天元年,时年李白在长安,作此诗应是在这一年的春天。 2. 绿树成阴:树木茂盛,遮天蔽日。 3. 量枝数叶:指测量树枝上有多少叶子。 4. 风婆:即“风婆子”,传说中能驱邪治病的神。 5. 萱花:即“忘忧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种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语言和写法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句中的重点字词来分析。“乙未”是写作时间,点明诗人在乙未年(1625)的春天,即公元1705年春,时值初春二月。“积雪高寒见夏峰”,意谓山巅上覆盖着白雪。“高寒”“积雪”“夏峰”等词语,渲染出一种苍茫冷清的意境,表现出诗人面对高山积雪,心情沉重,思绪万千。“百泉知傍草堂松”,意思是
绝怜乌子无朝暮,飞去飞来桂树闲。 不以群鸦止贪饱,直须日落始知还。 赏析: 这首诗是郑珍在壬辰年所作《山中杂诗四首》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描绘乌子(即乌鸦)的飞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绝怜乌子无朝暮,飞去飞来桂树闲”这两句描述了乌子的飞行情景。乌子没有固定的栖息时间,它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有时飞向远方,有时又返回到熟悉的桂花树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留湘佩内妹(壬辰)”,然后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逐句”“释义”“赏析”等,最后按照要求进行作答。 “欲归何事真无说”,诗人想回家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饮过昌蒲不汝留”,诗人喝过酒后
睡起(辛卯) 一觉依然眠后我,百年休忆错来棋。 可怜半日模糊过,更补斜阳悔片时。 注释: 一觉依然眠后我:一觉醒来依然是睡觉后的我。 百年休忆错来棋:百年后不要记得过去的棋局是错误的。 可怜半日模糊过:可惜这半天时间过去得模模糊糊的。 更补斜阳悔片时:更应该补充上那被遗忘的斜阳,悔恨那些失去的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诗。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叹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我
《渡桶口》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流寓于四川奉节县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江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门前溪水如奔马,流入乌江到此津。 译文:门前的溪水奔腾不息,如同奔驰的战马一般,最终汇入乌江,抵达此地的渡口。 注释:门前溪水:指家中门前那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从高处流下,奔腾而下,宛如奔跑的野兽。奔马:这里用来形容溪水的奔腾之势,如同骏马般疾驰而过。乌江
【注释】 尽说:都说。尽:全;说:述说。邯郸:古地名,这里代指妓院。歌舞场:指妓院。客车停处:指客店。草遮墙:用草遮住了店门的墙。少年老去:指青春易逝。才人:有才能的人。独对:独自面对(夕阳)。春城:指京城长安,即今西安。 【赏析】 “尽说”两句,点出题目,是写在邯郸客店里所听到的话。作者在《送人归燕京》诗中曾写过“日暮长河柳暗时”的句子,这两句诗就从“日暮”生发而来。日落黄昏时分
诗句:经旬积雨鸡不鸣,路断何人裹饭行。 译文:经过十几天的降雨,天空一直阴霾,连鸡都不再鸣叫,道路也因为大雨而中断,不知道谁会带着饭盒行走在泥泞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因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的道路不通,使得人们无法外出寻找食物的困境。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通过“经旬积雨”与“鸡不鸣”、“路断”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同时,通过“瑶琴伴桑户”这一细节描写
【注释】 壬辰: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的春季。无心:指不关心世俗事务。闭关:闭门谢客,专心修道。慈云:佛家称佛光为“慈云”,这里借代指佛法。懒云闲:形容自己心无杂念,清静悠闲。朝晖:指太阳初升的光芒。守著:守护、看守着。斜阳:指夕阳西坠的景象。尚:还。山:泛指山林。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作者遁世隐居生活的诗作。 首句写诗人闭门不出,潜心学道。次句写他超然物外,恬淡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