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注释】 啸海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上,为广州八景之一。胡笳四起:即边塞曲,指边地传来的羌笛之声。 东望风云:指从江对岸遥望。读放翁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此处以杜句代指自己。坐:徒然,白白地。付:任。 涔涔(cén cén):泪水流下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登楼远眺,感叹江山之壮丽而徒然落泪。首句写登上珠江啸海楼,独酌大醉,夕阳隔江,胡笳四起,令人心潮澎湃
注释:吾宗梨洲慕姜斋属叶退平以此语作印诗以系之。 梦见了明夷,垂着翅膀将如何等待;噩梦之后余生,肯便臣服吗? 打定主意收拾河山,但不应该长做著书人。 赏析:此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的《题叶向高遗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自己的志向。首二句用典故来说明叶向高的政治态度:他梦见了“明夷”,象征黑暗已经过去,但是自己还是像一只垂翼待飞的小鸟,不知如何自处。接着两句则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
注释: 东渡濒行谢英伯出示杜莲英女士杏花画幅属题率成一绝 江南春色近如何, 桃棘忧时独放歌。 犹写上林花事好, 海天黄蘖已无多。 译文: 江南的春天景色如何?桃树和荆棘在忧虑国事时独自绽放着花朵。 仍然描绘上林花事的美好,但是海天之间已经没有太多黄蘖了
【注释】 1. 南楼月下:唐代诗人张祜的《南楼》诗。“南楼”指唐玄宗时所建的南内楼阁,在长安大明宫之西。此诗是写在南楼观月的情景。 2. 孤月曾圆长是缺:意思是说月亮本应圆满,但总是不圆;月亮本应明亮,但总是有缺;月亮本应高悬,但总是低垂。这里暗喻人生命运。 3. 凉枝谢暑招风露:凉秋时节,树枝上挂满了果实,秋天一到,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树叶被风吹着,发出飒飒的声音,好像在对人们说:“夏天已过去
二月七日雪 二月七日,即农历二月初二。雪,指雪花。 已成春雪不成寒,曷救冬旸土暵干。 已成春雪,意味着春天到来,积雪消融,不再是寒冬的冷寂;何不救助大地的干旱呢?曷(hè)救,意为“如何解救”。冬旸(yáng),意为冬季暖阳;土暵(léi),意为干旱。 遇闰直令花再勒,出关谁与柳同弹。 遇闰,指遇到闰月。直令,意为直接导致。花再勒,比喻雪花纷纷落下。出关,指离开京城。谁与柳同弹
注释: 七月十五夜月初上 不缘黄日夺清辉,绿净林梢雨意微。 云解天容青作黝,叶翻禽影住还飞。 虚名箕斗看双照,破国河山揽一围。 犹向点尘争失得,朱颜明烛使人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亮、树木、鸟类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句“七月十五夜月初上”描绘了月亮在晚上的景色。诗人用"不缘黄日夺清辉"来表达月亮的光芒不会被太阳的光芒所掩盖
【注释】 吹台:指汉阳的吹台。 中州:指中原。 黄鹤楼遗址:即黄鹤楼。 西渡:指长江。 红羊劫:指王莽末年的农民战争。 武昌鱼:《汉书.刘向传》载,西汉初年,刘邦封吴王濞为楚王,他派人送给吕后一只鲜鱼,上面有朱红的“鲤鱼”,吕后认为是不祥之兆,就把它煮了吃。 水兵:水军兵士。 要:同“邀”。 能舟:能乘舟船。 【译文】 在汴南归途上,过江访黄鹤楼遗址;吹台上高歌离别中原,万里驱车登上此楼
【注释】 八月十四夜月下:指农历八月十四日。 纤似一尘微:形容月亮很小,像灰尘一样。 银蟾(yuánchán)有万几:指月亮像银盘一般,光芒四射。 晚来边火霎成围:傍晚时分,边关的烽火突然燃起,形成了一圈火焰。 秋虫趣织人逾懒:秋天的虫鸣声让人感到疲倦和慵懒,连织布的人也变得懒惰了。 病羽摧颓妇退飞:形容妻子因丈夫生病而心力交瘁,甚至想要离开丈夫。 入户且添盘烛听:回到家中,为增添温暖,点燃蜡烛
寒食晚饭聊园,为谭篆青题聊园填词图 看花倏过廿年期,珍重今年北客诗。 咫尺关山成绝国,清明杨柳似平时。 聊园旧主肠空断,寒食春城酒莫悲。 容易野塘花落尽,明朝还续稼轩词。 注释: 1. 寒食晚饭聊园:在寒食节这天晚上去聊园(可能是作者常去的地方)吃饭。 2. 为谭篆青题聊园填词图:给谭篆青画一幅聊园的画,并填写诗词。 3. 看花倏过廿年期:转眼间已经过了二十年。 4. 珍重今年北客诗
【诗句注释】 残蝉:指秋天已过,蝉儿也无余声。 不向辽东着树鸣:不往辽东(今辽宁)的树木上鸣叫。 燕南秋老尽哀声:燕子飞向南边(即燕赵之地),那里的秋天已经过去了,只剩下悲哀的声音。 及天别鹤吁长叹:等到天高气清的时候,与白鹤告别,发出长长的叹息。 入塞饥鸿指故城:进入塞外,饥饿的鸿雁指向故乡。 如梦大人犹发呓:就像在梦中,大人还在说胡话一样。 其亡一国共无生:他们的国家灭亡了,百姓没有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