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题目为《游荔枝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东去珠江水复西,江波无改水西堤。” 注释:向东流去的珠江水又转向西方,但江面上的波浪并未改变水西堤。这里的“江波”指的是珠江的水波,“无改”表示没有改变。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珠江水的流向,以及江面上的波涛如何影响岸边的景物。通过对比“东去”和“复西”,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第二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日重阳节登高时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九日沙河登高” 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沙河”,指沙河这个地方。王维在这里登高,是为了欣赏秋天的美景。 第二句:“绝田一径夹修禾,积绿连林出涧阿。” 这是一幅秋景图。“绝田一径”,指田间有一条小路穿过稻田。“修禾”,指的是收割后的稻谷。“积绿连林”,指的是绿色的树林和稻田相连
送刘栽甫去官之申江 古有饥驱乐去官,人生得性孰云难。 西湖江国元无异,夜雪梅花一以寒。 众里偶然随堕落,万方何处告平安。 我怀莫遣家乡计,苦欲从君黄浦滩。 注释: 1. 古有饥驱乐去官,人生得性孰云难:古诗中常提到因饥饿而被迫离开官场的人,而人天生本性难以改变。 2. 西湖江国元无异,夜雪梅花一以寒:西湖和江河的景色没有差别,而夜晚下雪和冬日里的梅花同样寒冷。 3. 众里偶然随堕落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他因战乱流寓四川成都,与友人潘致中相会。诗中通过描写自己与潘致中相聚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气夺今朝得赴时,未违旬日尚论诗。 - “气夺”指诗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 “今朝得赴时”意为今天能够相聚。 - “未违”意为没有违背。 - “旬日”指十天。 - “尚论诗”意为还在讨论诗歌。 2.
【注释】社园:指作者的居处。林宰平:名不详,可能是作者友人。 远瀑峰高近可闻,崭崭湖上有林君。 译文:远处瀑布如珠帘般垂落,近处湖面清波荡漾,湖边有位叫林的朋友,正在与我话别。 注释:瀑,瀑布;峰,山峰;崭崭,形容湖水清澈明净;林君,指林友。 诗怀欲静忘清浊,世眼无明及泯棼。 译文:心中想要保持宁静,忘却世间的是非黑白,世人眼中没有光明,如同混沌迷茫。 注释:诗怀,诗人的心情;清浊
【注释】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指公元1260年(宋理宗宝祐六年)春,诗人重游广东秀山时作。粤秀山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上,为广州古八景之一。 去乡廿载阙登临:离开家乡已经20年了,但一直未能登上这座山来观赏。 文教灭亡何有地:文化教育已经消亡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安身立命呢? 江山芜乱又成林:国家山河混乱不堪,又重新长满了树木、草木。 马行石榜三君篆:马行走的石碑上刻着三幅篆书铭文
【注释】 南禽:南方鸟。这里指王秋湄。 代马:北方马。代,古国名。 依依:依恋貌。 井闾:古邑名,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 劫:劫运。 方秋味:犹言秋天的风味。 江合:江面。 不相违:不相违背。 【赏析】 此诗首四句写自己久客他乡,怀念家乡,又因思归而愁。次四句写久居异地,对家乡景物的新鲜感,和故乡人的生活感受。末四句写离别时的情景。全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
诗一: 翠虬万树遮坛壝,红玉千盘上御街。 注释: 翠虬:指柏树。御街:古代皇家道路。红玉:形容石榴。 赏析: 第一句写周印昆家的老屋周围种满了柏树、枣树、核桃树和木芙蓉,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第二句写从老屋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御街上红彤彤的石榴树。 诗二: 秋后拒霜寒不落,禁中逃羯语犹谐。 注释: 拒霜:一种植物名,秋季开花。逃羯:指躲避战乱。 赏析: 秋天到了,即使天气寒冷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大德七年(1303)十二月四日,当时作者在大都。诗中描绘了雪后京城的荒凉景象和自己的感慨。首二句写雪后的景致;三、四句写因雪天寒冷而引起的感想;五、六句描写京城的残破;七、八句感叹岁月无情。全诗以雪起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凋零的悲愤之情。 “尊华腊后几寸雪,东海雪高一丈余。”首句点明时节,大雪纷飞,积雪数尺。“尊华”即尊贵的华盖。“东海”指京师大都。“一丈余”
【诗句释义】 1. 真使灵均忆旧乡,也胜杜子浣花堂。 2. 心随江水东南去,诗有春城草木伤。 3. 历历池莲红碧白,垂垂盘橘绿青黄。 4. 可怜同是无归客,岁晚题图悲未央。 【译文】 再题周印昆老屋花木图: 真的使我想起屈原的故乡了,这比陶渊明的浣花堂还美。 我的心随着江河向东南方而去,我的诗歌中有春天的城市和树木的悲伤。 池塘中的莲花颜色是红的、白的,垂柳的叶子颜色是绿的、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