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廿载阙登临,未尽红棉此日心。
文教灭亡何有地,江山芜乱又成林。
马行石榜三君篆,鸟啭苍崖百步阴。
犹许老夫来吊望,旧踪无意更追寻。
【注释】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指公元1260年(宋理宗宝祐六年)春,诗人重游广东秀山时作。粤秀山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上,为广州古八景之一。
去乡廿载阙登临:离开家乡已经20年了,但一直未能登上这座山来观赏。
文教灭亡何有地:文化教育已经消亡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安身立命呢?
江山芜乱又成林:国家山河混乱不堪,又重新长满了树木、草木。
马行石榜三君篆:马行走的石碑上刻着三幅篆书铭文,是古代帝王御赐的“御制”题词。
鸟啭苍崖百步阴:鸟儿在苍翠的崖壁上鸣叫,声音传得很远。
犹许老夫来吊望:还允许我这个老人来此凭吊、观望。
旧踪无意更追寻:往日的踪迹早已消逝,再也没有心思再去追寻了。
【赏析】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于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春,重游广东秀山时所作。
首联写自己久别故园,未尽红棉即红棉花盛开时节,而仍不能一睹秀山风光,内心惆怅;
颔联写因国难当头,社会动乱,文人失意,无地容身。
颈联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青山依旧,却已满目疮痍,令人痛心。
尾联写诗人感慨岁月如梭,壮志难酬,只能寄情山水,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全诗抒发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忧国之愁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