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春尽日园坐成吟 独来亭榭晚苍苍,渐见游人归径忙。 林鸟静能窥客坐,野花长欲过春桑。 天时物态真何极,世事身谋早已详。 闲里一诗收拾尽,自浇茶碗更平章。 注释: 1. 春尽日园坐成吟:春天即将结束,我在花园中坐着吟咏诗歌。 2. 独来亭榭晚苍苍:独自来到亭台楼阁,天色已晚,显得苍凉。 3. 渐见游人归径忙:渐渐地看到游客们纷纷离开,归途匆匆。 4. 林鸟静能窥客坐:树林中的鸟儿静静地观察着我
崇效寺对牡丹作三首 其一 违弃何堪赋改求,采兰屈子日繁忧。 独哀芜秽洵吾道,自惜铅华为汝谋。 顾景不常春易去,愿天为美雨旋收。 稼轩原有飘零感,蝶恋花词只是愁。 译文: 我因被抛弃而感到痛苦,无法接受新的诗歌创作。像屈原那样追求美好,却常常感到忧虑和困扰。我独自哀叹世间的污秽,认为这是我的志向。我惋惜自己的才华,希望它能为你谋利。然而时光易逝,春天总是匆匆离去,我祈愿天公能够降下及时雨以收回它
【注释】 沪江:指作者的故乡。秋枚,名枚,作者的朋友。辨华夷:指辨别华夏与蛮夷。数人:指作者自己和友人。心力能回变:指国家能够恢复。廿载流光坐致悲:指二十年的国难使百姓生活困苦。江河日下:比喻朝廷腐败堕落。正为栖栖在乱离:指自己因战乱而四处奔波,不得安宁。 【赏析】 诗人重游旧地,与友人重逢,感慨颇多。诗分四段,首段写国事艰难;次段写个人经历和感受;第三段表达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
冬尽寒梅已报春,五年北客坐因循。 固知行乐非为晚,其奈多忧日中人。 闵马识时惟说学,史云于世殆无亲。 放怀自有平生志,听曲看花亦绝伦。 注释: 1. 冬尽寒梅已报春:冬天过去,寒冷的梅花已经开放了,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 五年北客坐因循:五年的时间里,我作为北方的客人,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3. 固知行乐非为晚:固然知道游乐并不是为了追求晚年的快乐。 4. 其奈多忧日中人:无奈的是
译文: 连续的雨水让诗人无法安坐,剪掉灯芯独自对着昏暗的房间。心中对涪水诗千首的遥想,远在彭城源头追溯着源流。得到佳句最为天下士人推崇,秋夜感怀只能借酒消愁。世间何事堪排遣?未了前贤今日恩情。 注释: 七月十六日雨中作 —— 创作于诗人在七月十六日这个雨天所作的诗。 积雨——指连绵不断的大雨。 宁愁坐闭门——宁愿坐在门内,不出去。“恨”是“宁可”。 已黄昏——已经黄昏。 窅然——形容幽远
【注释】避世无能学孔宾:隐居生活,无法学习孔子的风范。复怜碌碌:又怜悯那些无所作为的人。一从去里长为客:自从离开了故乡便成了客人。犹是深居日饮醇:依然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每天饮酒作乐。大海潜鳞初遇子:大海里的鱼初次见到君子。下风乔木各存身:你和我的志向不同,各自安身立命。闭门索句终何补:闭门造车,自己琢磨诗句,有什么用呢?未若称诗到小旻:还不如写诗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吧!
【注释】 逾:越,超过。载涂:载人。皑皑(ái):洁白貌。支:支撑。 五里:指五里亭。竹外疏花:形容景色优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刘三、天如、宪子在江亭相聚时所作。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三日江亭逾尺雪,冲寒来此意何为。” “逾”字用得很妙,突出雪之大。这一句说:三天没出门,江亭上已经积起三尺多厚的雪了,我冒着严寒来到这儿,究竟有什么想法呢? 颔联
《元日晓起乘车至长辛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王维在长安任右拾遗、监察御史,他与友人裴迪相约同游终南山。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秃树新阳不蔽车,万家初动岁声馀。 译文: 秃树沐浴在初升的太阳下,没有遮挡车辆。 家家户户都在欢庆新年,余音袅袅中传来了节日的声音。 - 客行京国今朝早,坐看西山晓色舒。 译文: 我在京城里游览,今天早晨特别早。
崇效寺对牡丹作三首 十年一梦似樊川,今日看花更惘然。 雪里追欢常烛尽,楼头重见在春先。 抚时慨叹吾何及,著语芳菲意莫传。 惟有旧邻栖凤地,绿阴连树屋东偏。 注释: 崇效寺:寺院名。 樊川: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所居,在长安(今西安)。 惘然:失意的样子。 烛尽:点着的蜡烛烧完了。 重见:再一次看见。 抚时:感慨时间。 芳菲:花草的芳香。 旧邻:过去的邻居。 栖凤:凤凰栖息的地方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遗书剩说研经室,揽古虚寻文选楼” - 注释:留下的书信和残言,都在研经室里;空荡荡的古楼中,我寻找着曾经的文人。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墨客的怀念,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如今这些遗产只能留在记忆中。通过“遗书剩说”与“研经室”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一种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古代智慧的尊重。 第二句:“天下殚残何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