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注释】 1. 轩中即事:在书房里作诗。 2. 北牖风差软,南荣日渐长:窗前北方的风很轻柔,南方阳光明媚日子一天天变长。 3. 云涵砚山润:指书桌上的砚台被云雾所笼罩,显得滋润而生动。 4. 花压壁瓶香:指墙上的花瓶中插满了鲜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5. 文竹新书几:指书桌上放着一盆刚栽植不久的文竹,其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着光泽。 6. 斑丝旧隐囊:指书房中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
次韵访岑公不值 草草三间屋,枯茅一把遮。 畦蔬寒渐甲,篱茗老犹花。 云覆斋厨冷,风翻挂笠斜。 不知行化处,惆怅暂回车。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的第二句,意思是这首诗是按照原诗的韵脚创作的,与原诗的韵脚相同。 草草:形容房屋简陋。三间屋:指一间小房子。 枯茅:指屋顶上的茅草已经干枯了。一把遮:指用来遮盖屋顶的茅草不多,只有一把。 畦蔬:指菜园中的各种蔬菜。寒渐甲:指蔬菜开始变老了,叶子变黄
【解析】 本首诗写诗人在病中,因囊中无钱买药,只得借书阅读,以解饥渴。 (1) “囊收乞米帖”,意指囊中空空如也。“乞米”即乞讨,“帖”是古代一种文书,此处指乞讨所得的文书。诗人因病重不能外出,只好借书读之,可见家境清贫。 (2) “案列换鹅经”,意指将借来的书放在桌子上,以便随时翻阅。“换鹅经”是佛教经文的名称,此处指借来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
【注释】 《留别橘香庵主岑公》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赏析】 “为我谢支郎”:这是说,请代我向支郎道别。这里“支郎”,当是指支遁。支遁在山中修炼,所以称他为“支郎”。 “幽栖愿已偿”:意思是说,我在山中的隐居生活已经实现了我的宿愿。这里的“幽栖”,就是隐居的意思。 “不求梅子熟”:意思是说,我不追求春天梅花盛开的时候。因为梅花虽美
【注释】葺:修缮。理:整理,修理。山庄:山中的住宅。有感:有所感触。 【赏析】此为七律,前四句写葺修山庄的经过和感受;后四句写对佛家、儒家、道家的取舍与感悟,并抒发了人生老至、年高体衰的感慨。诗中以“葺”字开头,用“有感”二字收尾,形成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全诗平易自然,清新流畅,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料理:修理。东轩南墙外地,指庭院中的南墙外空地。粗:长。春寒趁晓晴,春寒在早晨的晴光中稍稍减轻。幽事:隐逸之事。费经营,需要费心经营。径石:小径旁的石头。初稳:刚刚稳固。山松:院中的松树。植已成:栽种已成熟。藏花:藏在花丛中。捎(shāo)蝶:飞来飞去。捎:顺。新莺:新生的黄莺。送老:指送走老年的亲人。无多地:没有多余的地方。欣然惬野情: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
诗句释义 1. “名山逢胜日”:指在美好的时节里,我有幸遇到名山。 2. “取次共登临”:随意地一起登上山去。 3. “龙卧渟泓稳”:形容山水如龙般的宁静而深远。 4. “人穿荦确深”:形容山路崎岖,人们穿行其中。 5. “丛生多异药”:山上生长着多种珍稀药材。 6. “清啭或仙禽”:山中鸟鸣清脆悦耳,仿佛是仙境中的鸟儿。 7. “犹愧尘心在”:虽然身处山林,但心中仍挂念尘世的纷扰。 8.
包山寺 【注释】: 风物最清妍,禅栖已有年——风景最美,修行者居住了很长时间。 当门重涧曲,匝屋众峰圜——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涧,围绕房屋的是众多的山峰。 竹是先师植,碑元胜国镌——这些竹子是先师种植的,墓碑上刻着元朝时期(胜国指中国)的文字。 钟楼虽擅胜,零落半无椽——尽管钟楼非常壮观,但现在只剩下一半没有柱子支撑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包山寺的美景与历史遗迹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1. 怀尧峰时方闭户城西:“怀尧峰”指的是诗人怀念着尧帝的山峰,而“方闭户城西”则描绘了诗人当时正在闭门谢客,独自在城西边的住所内。 2. 最好夕阳天:“最好”表示最为美好,而“夕阳天”则指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色。 3. 支筇古岸边:“支筇”是拄着手杖的意思,而“古岸边”则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古老的河岸上。 4. 微云度归鸟:“微云”是指轻薄的云彩
出游 春光方淡沲,农事渐欢阗。 斧为劙桑淬,池因浸谷穿。 注释与赏析: 1. 春光方淡沲:春天的阳光温暖而不炽烈。 2. 农事渐欢阗:农民的农事活动逐渐变得欢快起来。 3. 斧为劙桑淬:用斧头砍断桑树枝条。劙是砍的意思。 4. 池因浸谷穿:池塘因为被水淹没而变深,像穿了一样。 5. 山禽啼竹落:山中的鸟儿在竹林中啼叫,声音清晰可闻。 6. 野马暗芜田:野地里的马儿在草丛中奔跑,发出低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