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咏古二首 其二 仗剑探丸意气生,五侯宾客太从横。 不知犹有张公子,日暮人间借姓名。 诗句释义及译文 - 仗剑探丸意气生:这句描述了诗人手持长剑,心中充满豪情壮志,仿佛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 五侯宾客太从横:指的是权贵们的宾客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争斗不断。 - 不知犹有张公子:这里的“张公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者是某个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他的存在使得权贵们的行为受到约束
诗句原文: 水调歌残翠黛消,几枝烟柳曳寒潮。 隋家何限伤心事,第一休过廿四桥。 注释解析: - 水调歌残翠黛消:指水调歌的女乐师们已经散去,她们的妆容也随之消失。“翠黛”是女子用来画眉的绿色颜料,这里比喻女乐师们的容颜。"水调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或者歌曲名称。这里的“水调”可能与歌曲的风格或内容有关;而“歌残”则意味着这些女乐师们已经完成了表演。 - 几枝烟柳曳寒潮
【注释】娇:美丽。由来:历来。字:女子成年后取的名或别称,这里指名字。蕙芳:香草美花,喻人美好。解牵衣袂学扶床:意思是说,她学习扶摇直上,像扶起跌倒的客人一样。菘(sōng)菜:即大白菜,是蔬菜的一种。橘子:柑橘类果树所结的果实。 【赏析】这是一首归田诗。诗人在罢官之后,回到故乡,与三女儿团聚,心情愉快。他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娇女由来字蕙芳”
【注释】 天坛:即祈谷坛,位于北京城南。 南望:遥望。 瑞烟多:指祥云缭绕。 柳色阴阴:绿柳成荫。 接玉河:与玉带河相接。 芳草:香草,指路边的野草丛。 不生沙路净:没有杂草长满沙路。 九重法驾:皇帝的车驾。 经过:通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皇帝出行时天坛的景色。前两句写远景,后两句写近景。第一句是写远景,第二句是写近景。从“接玉河”到“芳草”
艳骨香魂怨月明,荒村剩有玉钩名描述了扬州古时的美丽与荒凉。下面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1. 诗词原文: 艳骨香魂怨月明,荒村剩有玉钩名。 春风吹遍青青草,直到雷塘不断生。 2. 逐句释义: - “艳骨香魂”和“怨月明”:这里的“艳骨”指的是美丽而脆弱的体魄,通常用来形容女性;“香魂”则是指美好的灵魂。而“怨月明”则表达了对明亮月光的某种哀怨或不满情绪。 - “荒村剩有玉钩名”
【注释】 默然:静默、静听。宝莲台:佛祖说法的法座,即莲花座。无端:无缘无故。拈花:佛教故事,佛陀在灵山会上与弟子们说:“有一朵妙丽的鲜花偶然落在我的手指上,你们立刻明白我的意思。”弟子们没有立即领会,佛陀就拈起花来在他们面前晃了几下,意思是让他们领悟。后来禅宗就用“拈花微笑”来表示“不立文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赏析】 《六祖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一天
【注释】: 红蓼花(一作“残红”):指蓼科植物。 稻穗低:指稻田中稻穗因受风而弯曲。 纬萧笭箵:一种用竹条编织的渔具,用来捕鱼或打捞水草。 渔父:泛指打鱼的人。 笠泽:地名,在今江苏无锡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写罢官归隐后的闲适生活的诗。首句点明时间是秋末冬初,红蓼花已经凋落,稻谷也成熟了。后两句写自己和妻子带着三个女儿回乡,一路上顺流而下,听吴地歌女演唱歌曲。 前二句描写农村景色:秋天来了
寄刘丈二首 其一 水郭山村处处春,棕鞋藤杖自由身。 频持般若经中偈,常作耆英社里人。 注释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水郭山村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在诗中,“棕鞋藤杖”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的场景,而“自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频繁地手持《般若经》中的偈文,这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最后一句“常作耆英社里人”
【注释】 鶗鴂(jiān què):即杜鹃,又名子规。 艾绶:古代官员束在衣带旁的丝绳,用艾叶染成红色。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 底事:何事,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后南归途中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辞官还乡的复杂心情。 首联“鶗鴂才鸣雁又飞,已抛艾绶制荷衣”的意思是说,杜鹃刚刚啼叫,燕子又飞回来了。我已经丢掉了官印,也脱下了这身官服。 颔联“出门即是还山路,底事游人不肯归”意思是说
注释: 新柳条:新长出的柳条。垂着水齐:柳条垂挂在水面上,像被水整理过。 卷帘渐觉香风入:打开窗帘,可以感觉到阵阵清香飘来。 一路梅花到崦西:一路上有盛开的梅花,一直延伸到西山的尽头。崦西:指山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称终南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游赏朱墓村时所见的景色,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首先,诗人用“新柳条垂着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