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注释】: 1. 丛丛:形容草木茂盛,花朵繁多。 2. 蕙(huì):一种香草。 3. 薄:花蕾初生时颜色浅。 4. 茶梅:即梅花、茶花的统称,因其花形似茶而名茶梅。 5. 着:开始开放。 6. 破:指突破严寒。 7. 野人家:指偏僻乡村。 8. 赏析:诗中描写了春天来临之时,山野间百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译文】: 在岁末之际
【注释】: 岁末时,寒冷的北风将要停息,冻雾散开,春天的气息开始出现,一切都显得那么悠扬、宁静。韭芽和菘菜陆续发芽,虾虎和鲀鱼接踵而来,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赏析】: 《岁暮杂咏十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七律,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诗中以“岁暮”为题,描写了岁末时,寒风将歇而春意初现的景象。 开头两句“朔吹将阑冻雾开,春前风味亦悠哉”,写冬去春来之际的景象。北风已停,冻雾消散
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七 柏叶麻秸绕户新,历头计日又逢春。 无才间却毛锥子,剩写桃符饟比邻。 注释:柏叶和麻秸编织的篱笆覆盖了整个房屋的新景象,日历上的日期又迎来了春天。我虽然没有才华,但是还能用毛笔写下对邻居的祝福。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祁的作品,通过描述家中的变化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柏叶麻秸绕户新,历头计日又逢春。”描绘了家门前新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注释】 烧烛:点燃蜡烛。守岁筵:守着年岁的酒宴。乃翁:指我,即诗中的“我”。不合时宜:不合于时代潮流或世俗风气。残须:花白的胡须。酢(zuò)瓮边:在酿酒用的陶罐边上沾点酒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守岁生活的描写。首句写守岁时的场面;次句写守岁时儿女们相互牵拉嬉戏的情形;末句写自己年老不随俗、不合时宜的情怀和举动。全诗以守岁为题材,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表现了守岁这一风俗活动的欢乐气氛。同时
注释: 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九:里俗纷纷须馈岁,官符续续要输仓。先生也探梅花信,恰与儿曹一例忙。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人们在岁末的时候,都要给长辈送礼物表达祝福,而官府则要求百姓缴纳租税,因此人们都在忙碌着。诗中的“探梅花信”,可能是说有人在探听新年的消息,因为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互相赠送贺年卡,而梅花则是新年的象征之一。而“恰与儿曹一例忙”,则是说这种忙碌的情况也是孩子们的常态
出游二首 其一 紫萼黄英雨后滋,先生行步徐徐行。 采药供诗料何异,儿曹斗草时亦然。 注释与赏析: - 紫萼黄英:描述花朵在雨水后生长的情况,紫色和黄色是花的颜色,“滋”表示生长繁茂。 - 先生行步徐徐行:指诗人陆游行走缓慢,可能因为年岁已高或身体不适。 - 尽拈花药供诗料:用各种花草作为写作的材料,反映了诗人丰富的自然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 何异儿曹斗草时:比喻自己如同儿童玩耍一样自在
【注释】 风流:指有才华的读书人。啖名:以声名、地位为食。卖菜佣:指种菜的人。渠侬:他。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冬,当时诗人流寓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与杜甫相会。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清高脱俗的品格。 首句“风流怕作啖名客”,点明了作者的心境。“风流”是指有才学有修养,能够写出好诗来的人;“啖名”是说这些人只追求名声,而不愿从事实际劳动
注释:岁月将尽,我的懒散情怀又病发,我应墐户以避风霜并拄杖出游。然而又误入山中僧人的保社中。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晚年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纠结,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芳菲照眼遽如许:春天的景色美丽得令人目不暇接。芳菲,指芬芳美丽的花草,这里泛指春天的景象。 - 关键词: 芳菲、遽如许(迅速、突然) 2. 鱼鸟亲人亦自佳:鱼儿和鸟儿也显得十分可爱,亲近人。 - 关键词: 鱼鸟、亲人(亲近的人或物) 3. 老子于此兴不浅:我在这里兴致很高。老子,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比,或者用来形容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 关键词: 老子(作者自称)
病中示客二首 其一 曲脚绳床木养和,终朝示病似维摩。 杀风景事君知否,刚到花时伏枕多。 注释: - 曲脚绳床:一种带有弯曲脚的床,通常与佛教有关,象征着修行者的生活简朴。 - 维摩:指维摩诘,是印度的一位高僧,以不染世俗之尘而著称。 - 杀风景:形容做事情破坏了本来宁静美好的环境。 - 君:这里指对方或他人。 - 伏枕:躺在床上。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病中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