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四 端坐绳床理篆烟,拟笺易卦未终篇。 掷杯画水儿嬉事,弃置神通五百年 释义:端坐在绳床上整理篆书的烟雾,准备写一封书信和易卦的书稿,还没有结束。 扔杯子在画的水面上玩耍,放弃了神通,已经过了五百年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修炼时的情景,通过写他的修行过程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句原文: 只种珙(gǒng)花采玉芝,此身久矣遣三尸。 生年甲子都忘了,略记羲皇画卦时。 注释解释: - 珙花:一种珍贵的花卉。 - 玉芝:传说中的仙草,可延年益寿。 - 三尸:道家认为人有三种阴邪之气,称为“三尸”。 - 生年甲子:古代纪年方法之一,用干支表示年份。 - 羲皇:指伏羲氏,传说中教人画八卦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游仙诗》十四首中的第六首
诗句:携得丹垆与药函,独寻洞府占崭岩。 译文:我带着神奇的丹炉和药箱,独自寻找那神秘的洞穴。在峭壁之上,我找到了一处隐秘的地方,那里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注释: - 丹垆:指炼丹用的火坛或者炉子,常用来形容仙家之所。 - 药函:古代道士携带的药物或药材的容器,此处指携带药物的箱子。 - 洞府:指仙人居住的洞天福地。 - 上清箓:一种道教符箓,用以驱邪保平安。 - 书名氏
【注释】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七: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山中游仙》组诗中的一首。此诗为游仙组诗之二十七,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自是仙都降谪身:自从你本来是神仙,谪贬到人间来。 收猪牵犬皆容易:把猪收回,把狗牵走,都是很容易的事。 怕作天边守厕人:却害怕成为天上看守厕所的奴仆。 【赏析】 “自是仙都降谪身”,起句即点明自己谪降凡尘,本为仙人。以下几句,则是对自己被贬谪原因的申说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十一:从来岩洞隔尘氛,谁共谈玄入夜分。 注释 1. 从来岩洞:自古以来的岩洞,常被视作隐逸之地。 2. 隔尘氛: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污染,保持心灵的纯净。 3. 谁共谈玄:与谁共同探讨玄妙之学,进入夜晚的静思之中。 4. 入夜分:在夜晚的宁静中沉浸思考。 5. 鬻取琪花:获取珍贵的花蕊精华,用以净化体内。 6. 滤云液:过滤云中的灵气,吸取自然的精华。 7. 拟飞折柬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十二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诗句解读: - “几有阴符鼎有丹”:这两句表达了拥有神秘法宝和丹药的情景。在这里,"阴符"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秘术或者符咒,而"鼎有丹"则描绘了丹药的存在。 - “降真一炷尽盘桓”:这里描述了使用某种仪式或方法来使神灵显现的过程。"降真"可能指降服神灵或召唤神灵,"一炷尽盘桓"意味着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 2. 译文: -
【注释】 芭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肥大,可作药用;也指芭蕉树。 凝烟:形容烟雾缭绕。 案头:书桌上。 玄玉砚:即玉砚。 洞灵篇:指道教经典《洞玄经》。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山中道士清修的生活。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首联先写景,写诗人在山中静坐修炼,感受自然的美。颔联写诗人在案头的玄玉砚上,用笔在明窗的洞灵篇上书写字。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道教之学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进行赏析。本题共八句,第一句点明诗题,写“游仙”。第二句点出诗人求道的心愿。第三句是说,在座众人谈玄论道,只能一笑置之,而诗人自己则认为,像佣仆一样去侍奉他人,才是真正的奇人。 【答案】 译文:我苦苦追求炼丹成仙的方法,却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道理,因为缺少师傅的教导。满堂的谈论玄妙的人,只能一笑置之
诗句:洞中花药四时栽,牢锁重扉不遣开。 译文:山洞中的花朵和草药一年四季都栽种着,被牢牢地锁在重门之内,不被外界所干扰。 注释:这里的“花药”指的是山洞中的花朵和草药,它们四季常青,生长旺盛。而“牢锁重扉”则表示这些花朵和草药被严密地守护着,不允许外界的干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山洞中的花朵和草药四季常青、生长旺盛的景象,以及它们被严密守护,不被外界干扰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描绘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十五流连药肆酒家楼,溷迹人间几度秋。 昨访安期到东海,采云一朵作扁舟。 注释: ①《列子》记载:海上有一种叫扶摇的大鱼,每次能飞腾九天九夜。 译文: 在药铺和酒楼上流连忘返,混迹于人间已经好几个秋天了。 上次去拜访安期真人去了东海,现在他正在采一朵白云作为扁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山中游仙诗》组诗中的第15首。此诗写诗人与安期先生相会的情景。前四句写诗人在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