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注释:愿我能有二首诗,一首是《愿得二首其一》,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乡间看到春耕的景象后,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以“林间布谷一声鸣,桑圃阴阴麦垄平”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面。布谷鸟的啼声和桑树、麦田的绿意,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田园风光。 第二句“愿得世为乡有秩”,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那片土地的主人,过上安定、有序的生活。
【注释】馈:赠送;戏:开玩笑。 日午:中午。紫门:皇宫的外门,此处指代皇帝。 苍苔:青苔,一种生长在阴湿处、颜色较深的苔藓。 谒:拜见。 逌(yī)然:愉快貌。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宫中遇见一位新来的官员,并猜测他是来拜见皇帝的。诗中没有明言是这位官员的儿子,而是以“子”字作暗示。这种写法含蓄婉转,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朴素平淡
【注释】 朱陈:指古时两个姓陈的人家。轮社:轮流做社祭主,以祈求五谷丰登。乐田神:在田地里祭祀田神,以求得神灵保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田家生活的诗。首句“一村姓氏比朱陈”,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即一个姓陈的村子。次句是说村里人努力耕桑,不担心贫穷。第三句是说,希望与那些轮流做社祭主的人家结成友好关系,共同携着箫鼓,去祭田神,祈求五谷丰登。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村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注释】 玄鸟:神话中鸟名,即燕子。紫蝶:紫色的蝴蝶。差池:指飞得低而不稳的样子。直是:就是。解问津:理解过问,指有人来搭救。 【赏析】 《对桃花作二首·其一》为作者晚年之作。诗中借咏春景,表达了诗人晚年寂寞、悲凉的心绪。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浅显。 首联“玄鸟差池紫蝶新,夕阳低映小园春”。起笔就写暮春景色,以玄燕失群、紫蝶初飞来开篇,渲染出暮春时节的凄清气氛。“差池”,谓燕子低飞
【注释】:尚上人:即尚友邻,唐代诗人。寒图:指寒月下的景色。曳策:拉马鞭子驱马。禅榻:僧人坐的矮几或床榻,供打坐、静坐之用。参:品读,体味。 【赏析】: 此为题画诗。作者借尚友邻的诗句,将所画的寒月映照在清潭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夜半暗香》句则点出寒潭上飘来阵阵幽香。“不禁便向鼻端参”一句,以拟人的手法,把寒潭上飘来的阵阵幽香比喻成禅僧打坐的香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诗句:门前涧壑上虚空,画断尘凡迥不通。 1. 诗句原文: 门前涧壑上虚空,画断尘凡迥不通。 除是施符兼卖药,偶然身到市廛中。 2. 词句解析: - “门前涧壑上虚空”:形容门前的山水景象高远、空旷,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涧壑”指的是山涧和壑谷,而“虚空”则表达了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 - “画断尘凡迥不通”:意味着世俗的界限被打破,与尘世隔绝,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感
注释:偶然乞得数株栽,便有飞英点绿苔。 应笑蟠桃太迟钝,千年方见一花开。 赏析:桃花在古代诗词中是经常被描写的意象。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诗人以桃花为题,创作了两首诗。这首诗是第二首,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 第一句:“偶然乞得数株栽”,意思是说,诗人偶然间得到了几株桃花树。这里的“乞得”一词,表示诗人对这桃花的珍重和喜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便有飞英点绿苔”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五》是汪琬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位仙人在山林之中游历的情景。此诗以仙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要插金貂侍玉宸,暂从福地养闲身。”:描述仙人为了服侍皇帝而暂时居住在富贵之地。 - “人间宰相成何事,却误卢郎隔两尘。”:表达仙人误入人间,无法像卢鸿那样保持距离感,被人间的繁杂所困扰。
诗句:黄精巨胜绕溪生,服食多年骨渐轻。 译文:山谷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黄精的植物,它沿着溪流缓缓生长,经过长时间的食用,人的骨骼变得轻盈。 注释: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的功效。巨胜(即大枣),是古代的一种重要食材,常被用来制作补血养颜的佳品。“服食多年”,指的是长期食用黄精和大枣,对身体有滋补作用。“骨渐轻”
【注释】 茅屋:用茅草盖的屋子。 松风:松林中吹出的风。 萝月:指藤萝覆盖的月亮。 空山:空旷的山。 点:涂饰,点缀。 赠人:送给别人。 【赏析】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歌,其中第二首写道:“茅屋三间不染尘,松风萝月独相亲。”这两句诗描绘了隐士茅屋虽小却能远离世俗尘埃的意境。 茅屋三间不染尘,指的是诗人隐居在茅屋之中,虽然环境简单,但却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和污染。松风萝月独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