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差池紫蝶新,夕阳低映小园春。
桃花未必迷来路,直是无人解问津。
【注释】
玄鸟:神话中鸟名,即燕子。紫蝶:紫色的蝴蝶。差池:指飞得低而不稳的样子。直是:就是。解问津:理解过问,指有人来搭救。
【赏析】
《对桃花作二首·其一》为作者晚年之作。诗中借咏春景,表达了诗人晚年寂寞、悲凉的心绪。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浅显。
首联“玄鸟差池紫蝶新,夕阳低映小园春”。起笔就写暮春景色,以玄燕失群、紫蝶初飞来开篇,渲染出暮春时节的凄清气氛。“差池”,谓燕子低飞。“紫蝶”即紫色的蛱蝶,又名紫襟蝶,其体有紫色纹络,形似蝴蝶,故称紫蝶。“新”,一作“初”。这两句是说,暮春时节,燕子不知去处,紫蝶也失去了旧日的光彩,落花飘零,小园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两句从燕子失群和紫蝶无踪入手写暮春之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夕阳低映”,写晚景;“小园春”点明时间地点。此句言夕阳西下之时,映照在小园之中,给人以春色满园之感。“夕阳”、“小园”均为眼前实景,而结句则以“春”字收束全诗,将眼前的实景与暮春之景联系起来,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颈联“桃花未必迷来路,直是无人解问津”。诗人面对眼前的美景,却感到十分惆怅,他想到的是人世沧桑,自己一生坎坷,如今已是垂老之人,但仍然无法摆脱困顿的生活,因此发出感慨:“桃花未必迷来路,直是无人解问津。”意思是说桃花虽然盛开美丽,但它并不能指引迷路的人找到归途。桃花盛开时,正是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看到桃花盛开,联想到了自己年华逝去,人生如梦,感叹岁月蹉跎。“迷来路”是虚写,暗喻诗人的身世遭遇;“无人解问津”“直是无人解问津”是实写,暗示诗人的孤独无依的处境。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此时诗人已到人生的尽头,但仍不能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关怀。因此,诗人只能以桃花自喻,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