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和月照寒潭,绝少幽人曳策探。
夜半暗香禅榻畔,不妨便向鼻端参。
【注释】:尚上人:即尚友邻,唐代诗人。寒图:指寒月下的景色。曳策:拉马鞭子驱马。禅榻:僧人坐的矮几或床榻,供打坐、静坐之用。参:品读,体味。
【赏析】:
此为题画诗。作者借尚友邻的诗句,将所画的寒月映照在清潭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夜半暗香》句则点出寒潭上飘来阵阵幽香。“不禁便向鼻端参”一句,以拟人的手法,把寒潭上飘来的阵阵幽香比喻成禅僧打坐的香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一枝和月照寒潭,绝少幽人曳策探。
夜半暗香禅榻畔,不妨便向鼻端参。
【注释】:尚上人:即尚友邻,唐代诗人。寒图:指寒月下的景色。曳策:拉马鞭子驱马。禅榻:僧人坐的矮几或床榻,供打坐、静坐之用。参:品读,体味。
【赏析】:
此为题画诗。作者借尚友邻的诗句,将所画的寒月映照在清潭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夜半暗香》句则点出寒潭上飘来阵阵幽香。“不禁便向鼻端参”一句,以拟人的手法,把寒潭上飘来的阵阵幽香比喻成禅僧打坐的香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类型,本题属于“作用类”试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定答题区,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中“十载滞长安”,“滞”是滞留的意思;“那堪旅骑单”,那堪:哪堪,怎能忍受。旅骑:远行的客人。“家贫轻久客”,意思是说家里贫穷,又长期在外为官。“尺书何处达”
诗句解释及翻译 1. 故乡风物好 - 故乡: 指诗人的家乡或出生地。 - 风物: 自然风景、事物。 - "好":表示喜爱,满意。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 及尔客归时 - 尔: 你们(指吴处士)。 - 客归时: 客人归来之时。 - 注释: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乡时的欣喜和期待。 3. 芳草兰陵镇 - 芳草: 美丽的草。 - 兰陵镇: 地名
【注释】 (1)壄:同“戍”。 平楚:指长江一带的平原。 (2)江城:即江陵,古县名。在今湖北宜都县。 【赏析】 诗是写秋日送别吴处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一、二句写景。“木落”点出时令,“雁南飞”写出雁阵排空,直指秋天来临。“秋深”表明已至晚秋时节。诗人此时正站在江边送别吴处士。“那堪”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一尊酒”,说明二人要畅饮饯行。“重与故人违”一句
【注释】 前代:指唐代。遗灵,指前代帝王的灵位或神主。森然:森严。曳(yi)冕旒(miu),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冠。拜瞻纷估客,指前来参拜祭祀的人群。估客,商人。估,通“货”。歌舞杂巫优,即歌舞杂戏。巫,巫师。优,滑稽演员。 赛雨:春社祭礼时举行的迎神赛会。分风送晓舟,把船只分开,使风顺,好让船只在早晨出发。文螭(chi):有花纹的龙,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船。文,通“纹”,有纹饰的意思。 仿佛
【注释】 长路应难问:指道路漫长而艰难,难以询问。 君行况及秋:你的行程又恰逢秋天。况,况且。 不知葭菼外:不知道芦苇丛之外的地方。葭菼是初生芦荻的泛称,泛指荒郊野外。 何处泊孤舟:在何处停泊一只孤独的小船?孤舟,独木小舟。 远树连云起:远处的树木与天空连成一线。 残潮漾月流:残破的潮水荡漾着月光流泻。残潮,未涨满的潮水。漾,波动。 可堪南去雁:怎能忍受向南飞去的大雁?南去雁,即鸿雁
【注释】 祖帐:送别时设的筵席。鲒(zī)崎:水边地名。通经:通过科举考试。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友人到越中任,作诗赠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殷切期望与良好祝愿,同时也寄托着自己仕途得意、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起句“祖帐酒初醒”,写饯行时的场面。饯别宴席已罢,客人尚在酣醉之中。“轻帆不暂停”,写友人启程远去,船帆刚刚升起,尚未扬起。“家山虎邱寺”二句,从送别的地方写到送别的目的地
注释: 贞女今何处,萧条水殿扉。 贞女指的是古代的贞洁女子,现在在哪里呢?水殿的门已经关闭,显得非常萧条。 朱颜空想像,白鸟尚翻飞。 我的容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年轻了,就像那白鸟一样还在天空中翻飞。 极浦荷花艳,虚庭竹翠稀。 在广阔的湖边,荷花开得正艳丽;在空旷的庭院里,竹子却显得稀疏。 应嗟楚台上,行雨独忘归。 我不禁感叹起楚国的屈原,他独自站在台上,面对大雨却忘记了回家。 赏析:
注释:王授玉在张园读书。 羡慕你的幽居,高远而美丽,在翠绿的雾霭中。 山峦临近荼蘼花盛开的地方,路绕着酒城东边。 鸟儿的歌唱声汇合在一起,飞泉从一道流来。 春天来了风和日丽,登高眺望能与谁一起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幽居美景的赞赏,后四句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望,眺望。分符,分封土地的符节。客,指外乡人。清曹,清廉的官署。花辰,春天的花期。催,催促。缓带,宽松的衣服。菜甲,蔬菜的叶子。佐,助。传觞,举杯。风土,风景。寒食,清明前一天。夕阳,傍晚时分。行藏,去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洪仪曹和族兄湘乡使君饮别之际所作。首联点明地点,交代离别的背景;颔联写送别的时间、场合,表现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颈联写景,表达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依恋之情
注释: 又向长安别,凄然动客愁。 秋风吹远道,落日在孤舟。 雁逐江烟下,潮冲楚树流。 何时更相见,与续竹林游。 赏析: 此诗为诗人送别侄儿处默时所作。全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色以及侄儿的行踪来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首联“又向长安别,凄然动客愁。”写诗人再次离开长安,心中感到凄凉。颔联“秋风吹远道,落日在孤舟。”以秋风和落日描写路途之遥远和孤独。颈联“雁逐江烟下,潮冲楚树流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官员的才华和功绩。他曾经担任过尚书,后来被皇帝命令去八闽地区安抚民众,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第一句“金少司马开府八闽索书幛子”,意思是这位官员被任命为金少司马,负责管理八闽地区的事务。这里的“开府”指的是设置官位,而“索书幛子”则是指寻找书籍来装饰自己的书房。 接下来的四句“曩者张尚书,帝命作安抚。岂不恋朝宁,宪邦在文武
【注释】 玄鸟:神话中鸟名,即燕子。紫蝶:紫色的蝴蝶。差池:指飞得低而不稳的样子。直是:就是。解问津:理解过问,指有人来搭救。 【赏析】 《对桃花作二首·其一》为作者晚年之作。诗中借咏春景,表达了诗人晚年寂寞、悲凉的心绪。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浅显。 首联“玄鸟差池紫蝶新,夕阳低映小园春”。起笔就写暮春景色,以玄燕失群、紫蝶初飞来开篇,渲染出暮春时节的凄清气氛。“差池”,谓燕子低飞
这首诗是王维的《题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丈人岳岳姿,意气本磊落:描述画中人物高大威武,气质豪迈。 2. 高峙泰华巅,浮云翳长薄:描绘画中人物站在高处,云雾缭绕在其周围。 3. 所以谢幼舆,宜置丘与壑:因为画中的山峰和山谷非常壮观,所以应该放在这样的环境中。 4. 涉世鲜尘坌,孤怀颇岞崿:虽然世事纷扰,但画中有一片宁静之地,使人心情宁静。 5. 比之他山攻,往往藉砻错
盛世鲜六事,惠政裕三泽。 如何沴天行,往往遘暵赫。 阊阖播时沈,岁下三百六。 偶然当愆阳,所惧在恒燠。 不争焚如□,念此黍与稷。 烧巫不能感,暴瘠非所欲。 惟是湖上山,最峻曰天竺。 上养佛母慈,判身自西域。 清泉濯杨枝,甘露酿箘竹。 中丞抱躬暍,十日起斋宿。 出城十馀里,踯躅走山麓。 由是跻云椒,仿佛觏天目。 跣足却羽麾,炙背弃车檋。 穿林荫清㡚,借汁浣暑服。 从来祷郊坛,响应藉工祝。
``` 王勤中岁寒图为尚上人题二首 其一 瘦骨苍髯覆佛龛,仰陵霜霰俯烟岚。 问谁曾见开山日,惟有孤松是老参。 注释:在这幅画中,王勤中描绘了一幅岁寒图。画面上,一位僧人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的身体消瘦,胡须斑白,仿佛是一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者。他的目光仰望着天空中的霜霰,低头俯瞰着烟雾弥漫的山林。画面中的僧人是谁见过开山的日子?只有孤独的松树见证了这一切。 译文:在这幅画中
注释: 赠别诗严城薄短景,十月苦早寒。 清宵风露下,游子衣裳单。 良游鲜得意,嘉觌遗鲜欢。 逝将去江渚,驾言投晨餐。 日出馆隙光,水驶河流湍。 脱木畏绪飙,惊鸟疑空弹。 市圮纳敝履,廨马束坏繁。 徒怀负暄炙,苦忆培风抟。 推声讵无繇,弭节良独难。 开椷乏锦段,折竹虚琅玕。 游心仰天云,馀问承海澜。 朝看行车驰,夕视飞鸟还。 译文: 严城的城门很狭窄,秋天的景色也显得格外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