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森
【注释】 海门道中宿田家:指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海上,途径浙江海门时,曾在一家农家寄宿。陇月: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晚上月亮出现于天空的现象(因古代以地支记月,“陇”为地支名)。此夜得真领:意思是说,在这次旅途中,在这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我获得了对人生、自然的真切体验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客居江浦时,在海门道中寄宿农家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相兼,意境清远,语言平淡,韵味悠长。
以下是对翁森的《方岩次李学补韵》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散策松边寺: - 散策:漫步,随意而行。 - 松边寺:位于松树旁边的寺庙。 - 译文:我漫步在松树围绕的寺庙旁。 2. 无心任去留: - 无心:无特别目的或心情,随缘。 - 任去留:任由事情自然发展。 - 译文:我无心于去留,随遇而安。 3. 山昏云欲暝: - 昏:昏暗,不明亮。 - 云欲暝:云层低垂
【注释】 三月桃花浪暖初,隔溪人问有鱼无。 回言未纳官租税,不敢私将网下湖。 【译文】 三月桃花水暖刚刚涨起,隔着溪流的人来问我有没有鱼。 回答说没有缴纳官府的税收,不敢私下在湖里捕鱼。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时作者为黄州团练副使,因被贬至黄州而作。 首句“三月桃花浪暖初”,写春日桃花盛开之时,水暖波平,正是垂钓的最好时节。次句“隔溪人问有鱼无”,是说隔溪有人过来问他有没有鱼
【注释】 题:写,题咏。陶渊明:《晋书》本传作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以高洁的操行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辞官归田后,在田园生活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世称“田园诗人”。临流赋诗图:陶渊明在江边垂钓时,常常有感而发,即兴吟诗。他写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第二首就是写他在垂钓时的心情。 闲居:安居无事。 淡:恬淡,闲适。 无事:无事可做,没有事情缠身。 忽有得
樵 妻子出门再三叮嘱丈夫,要他采薪时束紧担头别太轻。 夜来雨过青苔滑,切莫向险峰巉岩处行走。 译文: 你的妻子多次叮嘱你,采柴时要记得把担子捆得轻一点。 因为夜里刚下过雨,山间的青苔变得湿滑,所以不要往那些险峻的山峰上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告诗,通过描述妻子对丈夫出行采柴的叮咛,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关切。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注释】 ①薄暝:天色将晚。 ②赋秋声:秋风中落叶的萧瑟之声。 ③高鹄(gǔ):天鹅。 ④沧洲:指水边沙洲。 【赏析】 寄怀吕六松,是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全诗以景起兴,写诗人在西风吹拂下,眺望天空云影,耳听万叶落木之声,感叹时光易逝、世态炎凉。接着,又以孤蝉鸣叫和白鹭南飞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休寒”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不再有共同欢聚的无奈之情。 首联
【注释】 屋头:屋上的。梅开:梅花开放。茅斋:简陋的房舍。寂寞:冷落、清寂。茆(máo):草本植物,多年生。一蕊(ruǐ):花的一朵。孤梅:一枝梅花。开:开放。无人知此意:没有人了解我的心思、志向。日暮:傍晚。绕苍苔:在青苔上徘徊,形容心情忧郁。 【译文】 屋檐下,一株孤单的梅花开了,独自绽蕾绽放,只有我一人欣赏。无人知道我的心事,只能独自面对孤独和冷清,黄昏时分,我在青苔覆盖的石头边徘徊
【注释】 宿山中:在山中过夜。欹坐:斜身坐着。颓檐:倾斜的檐头,即破旧的屋檐。醉浊醪:喝得大醉。松油:指柏木油,一种照明用的植物油。萧骚:凄凉悲凉的声音。儿童:指山中的童子。十岁:虚指。吹笛:指童子吹笛。嘹亮一声:形容声音宏亮。山月高:指月亮高高升起。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写诗人在山间与农家子弟的一段交往经历。前两句写自己因醉酒而斜靠在破旧的屋檐下,听山里小儿吹笛;后两句写小儿十岁时已能吹笛
注释: 灵运平生屐,如何一瘦藤。 灵运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字,这里借指送行的和尚。屐,是木制鞋底有齿的鞋。灵运平生屐,是指僧人曾经穿着过灵运(陶渊明)的鞋子来此游览。如何一瘦藤?瘦藤,指的是山寺中的枯藤,因年代久远而变得干瘦了。 夕阳红叶寺,秋雨白头僧。 红叶寺,是指夕阳下红叶覆盖的寺庙,给人以凄清、萧杀之感。秋雨白头僧,形容僧人年老头发已经花白,可能是因为长期在寺庙中修行,或者由于气候原因
注释:春天的风中桃花盛开得灿烂夺目,秋天雨水滋润下的黍苗绿油油一片。我眼前闪过千年前的历史,独坐在空山之中。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和秋雨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感慨和思考。首句“春风桃灼灼”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用“桃灼灼”来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生动形象。接着“秋雨黍离离”则描绘了秋天雨后农田景象,黍苗因雨水滋养而显得绿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