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临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流寓越中。首联写自己虽年高体衰,但仍然手不释卷,勤奋著述;次联写日影斜照进帘钩,暗示时已入暮;三联写宿雾散去,春冰融化,归途漫漫;末联写舟泊江上,人烟稀少,唯有钓舟一叶。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红馀”句,言诗人虽年高体衰,但仍然手不释卷。余:指剩余的。握:执持,持笔。管:笔,毛笔。 “日影”句,言日影斜照进帘钩,暗示时已入暮。上:向、对着。帘钩
草木有本性,扶干自然直。 鸢鱼有天机,何处著智力。 如何矫揉者,门内亦粉饰。 注释: 1. 草木有本性:指草木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和特性。 2. 扶干自然直:比喻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不需要人为干预。 3. 鸢鱼有天机:指鸢鱼的捕食和游动都有其自然的技巧和本能。 4. 何处著智力:问句表达出作者认为自然界的运行不需要人类过多的干预和智慧。 5. 如何矫揉者:指那些过度修饰或刻意改变事物本质的人
清秋明长江,残蟾窥芸窗。 注释:秋天的江水清澈明亮,月光洒在窗户上,月亮的影子在窗纸上映出了残月的模样。 译文:秋天的江面清晰可见,明月透过窗户照在窗纸上,留下了月亮的倒影。 清秋明长江,残蟾窥芸窗。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起坐有诗思,宿墨饱著字。 注释:我起身坐下,心中充满了诗歌的思绪,墨水已经写满了纸张。 译文:我起身坐下,脑海中充满了诗歌的构思,墨水已经写满了纸张。
【注释】 感怀:感伤。 苔城:指苔藓覆盖的城。 蛾子出:指春蛾出洞。 驮粒课时术:即“待时”之意,等待时机。 鹪鹩(jiāliáo):一种小鸟,体形小,生活在树上。微乎微:微小。营巢:筑巢。借枝一:借用一枝树枝来建造巢穴。 如何:怎么。耽:贪。食眠:吃东西睡觉。 虚此难再日:白白浪费时间和光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用比喻,以“苔城”喻人,暗寓人生易老之叹;次句写春蛾出洞
送外遵朝谕游历日本美利加等国 记睹十洲未足夸,水蒸舟更火飞车。 丈夫四海平生志,莫向临歧感鬓华。 注释:在看到十个仙岛时,我还没有感到满足,那里的神仙乘着水蒸船,还驾着火车。 作为男子汉,我一生的抱负就是四海为家,现在我要出发了,不要在离别之际感叹年华老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赴日本游历,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对其远行的期望。 一、起句“记睹十洲未足夸”,诗人在看到十个仙岛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寄书万里祝加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关切,通过“寄书”这一行为,将思念之情传达给家人。同时,“祝加餐”则是对家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祝福,希望他们吃得营养、健康,生活美满。整句话充满了对家的牵挂和对亲人的关爱。 2. 又展君书月下看: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美好的场景,即在月光下阅读对方的书信。月下,宁静而浪漫的氛围让人心生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
【注释】 身同蠖屈住长安:比喻自己的处境与《庄子·肱箧》中所说的神人,身隐于无形之“柜”内相似。蠖,一种昆虫。 别后人情倍觉难:离别之后,彼此间的感情更加难以维系了。 静掩重门浑似隐:静静关闭着重重门户,宛如隐居避世的样子。 北风吹雪上雕栏:北风呼啸,吹起飘落的雪花洒落在雕饰精美的栏杆上。 【赏析】 这首送别的诗,是写朋友在外地思念故土、怀念友人的情景
【注释】 1. 翻澜:水波。 2. 涓滴: 比喻细微的事物。 3. 滋蔓: 生长。 4. 高柯:高大的树木。 5. 机见:时机或机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慨。首联是说,翻腾的波浪,不在于它有多少,只要积聚一点一滴,就能成为江河之流;茂盛的草木,不在于它的生长条件如何,只要有根茎在高处,就能茁壮成长。颔联是说,事物的发展,有时像断续的琴声一样,不能一气呵成
注释: 菖蒲邂逅蚤虱,蚰蜒引可怵。 奇香衣恣薰,损肺毋乃疾。 如何顿忘损,而云岂无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的感慨。首句“菖蒲邂逅蚤虱,蚰蜒引可怵”描述了菖蒲和蚤虱的偶遇,以及蚰蜒引来的恐惧之情。第二句“奇香衣恣薰,损肺毋乃疾”则表达了因为穿奇香衣服而引起的肺部损害。第三句“如何顿忘损,而云岂无益”则是表达了对这种损害的困惑和无奈。最后一句“顿忘损
【注释】外遵:即王遵,字敬之,唐时人。朝谕:皇帝的诏令或谕旨。扶桑:日本国的别名。天风:指神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应王遵的请求所作的诗。王遵是唐代的使者,奉命出使日本国。诗人以“片帆飞去海山秋”起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海景图:一片小帆在秋天的海面上迎着和煦的秋风飘动着,它像一支箭一样射入茫茫的大海中。这一句既写景,也寓情于景。诗人把一片帆拟人化,赋予它以生命,写出了它的动态。“好向扶桑作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