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孝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清言差许故人过,落落平生柰懒何。 - 清言:指清新的言辞或高洁的言论。 - 差许:足够的意思,这里指满足。 - 故人:老朋友、熟人。 - 奈:无奈,无计可施。 - 落落:形容人的风采独特,不随波逐流。 - 平生:指整个生活历程。 - 柰(něi):古同“奈”,无奈之意。 - 风木支离:指因思念故乡而心情烦乱,身体不适。 - 感慨多:感慨良多,情绪复杂。 译文:
【注释】 《跋陶集》《跋韦集》:这是一首题跋,是诗人对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歌作品的评论。陶、韦都是东晋时代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诗人在诗中对他们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嗟哉”:叹词,表示赞叹的意思。 “陶韦久不作”:指陶渊明和韦应物已经很久没作诗了,陶渊明曾三次出仕又三次归隐,韦应物曾三度出仕又三度辞官归田。 “大年衲被纷拿攫”:指大历年间,诗人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采石矶夜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铁索沈江事不还: - 铁索:古代桥梁上用来连接两岸的金属或木制的链条,用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 - 沉江:比喻铁链沉入江中,形容铁链连接牢固,难以拆卸。 - 事不还(huán):意指这些铁链牢固到无法返回或无法拆卸的程度。 2. 千年战垒掩松关: - 战垒:历史上留下的军事设施或堡垒。 - 松关:指的是地名
十年踪迹滞儒官 高座摊经昼掩关 陶铸典谟来腕底 驰驱名字满人间 探珠夜界金绳路 传草春归玉笋班 地近南楼聊寄傲 相看不厌敬亭山 译文: 我在这十年里一直在做儒官,每天高坐讲坛研究经典。我将这些教诲陶冶成我的思想和行动,让名声遍布于世。晚上我在探索那些神秘的珍珠和线索,春天回到学校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我住在靠近南楼的地方,常常在那里寻找一些乐趣。我看着敬亭山,总是能从中找到新的灵感和力量。 赏析
《闻捷》 汉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 投戈思扼险,拔剑喜登坛。 壮士论功易,饥黎转饷难。 中原消息近,莫便卸征鞍。 注释: 闻川楚捷音喜而有作 闻:听到 川楚:指四川、湖北一带 捷音:捷报 喜而有作:高兴得写下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翻译: 听到四川和湖北一带传来的胜利的消息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汉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 投戈思扼险,拔剑喜登坛。 壮士论功易,饥黎转饷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然后结合平时的积累和联想作答即可。此题要求赏析“赏析”,即从全诗的内容、表达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模式:先指出名句在诗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作用和意义。如本诗第一联:“百尺矶头策杖寻,八窗空洞俯高深。”诗人登临太白楼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绝。“干戈几十载,烽火夹川湖”,首联写战争持续几十年,战火遍布整个川湖;“民心思井里,天意厌征诛”颔联写百姓渴望过上安定的日子,上天也厌倦了征战杀戮;颈联写将领们的辛勤劳作,尾联则点明主旨,希望诸将能念及庙堂之策。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开阔,富有时代气息。 【答案】 译文: 战争持续了好几十年,战火遍布川湖大地; 报捷的消息传来,我初时惊喜交加;
嗟哉陶韦久不作,大年衲被纷拿攫。但得音从肺腑流,东野穷愁复不恶。 我观梅宛陵,寄兴何古泊。落墨遥遥天地间,风人情性吾其托。 冰雪文章避俗携,太羹元酒供斟酌。疏星澹月江风微,癯然独立瑶台鹤
十年踪迹滞儒官,高座摊经昼掩关。 陶铸典谟来腕底,驰驱名字满人间。 探珠夜界金绳路,传草春归玉笋班。 地近南楼聊寄傲,相看不厌敬亭山
百尺矶头策杖寻,八窗空洞俯高深。 苍茫秋色来天地,浩荡江流自古今。 战垒荒荒烟草合,仙灵杳杳日华沈。 仲宣漫发登楼慨,极目帆樯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