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
题李成所画十册 万壑千岩拥翠螺,人家处处掩松萝。 溪头静坐者谁子,赋就新诗拟《伐柯》。 注释: 1. 万壑千岩拥翠螺:形容群山环抱,山峰如同绿色的螺壳一般。 2. 人家处处掩松萝:描述每户人家都掩映在松萝之下,宛如仙境。 3. 溪头静坐者谁子:指的是坐在溪边吟咏的诗人。 4. 赋就新诗拟《伐柯》:《诗经·小雅·伐木》中有“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一句,原句意为砍伐斧柄以作工具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观李成所绘的山水图而作。诗人在画中看到的是:大树与小树相映衬,千峰万峦皆苍翠欲滴;高人隐于茅屋之中,不羡金玉满堂的富贵生活,只愿围炉醉酒、醉后醒时,依旧保持自己的清高品格。 【答案】 译文:大树和小鸟树木相互映衬着,千山万峰仿佛都变成了碧绿的玉石。高人隐居草屋卧着,不羡慕那围着柴火取暖的酒徒们醉了又醒。 注释:①大树、小树:指画中的大树和小树。②俄变玉
【注释】: 题李成所画十册:这是一首题画诗。李成,北宋画家,擅画山水,多写北方山川,尤长于松石。他的画,笔墨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是宋代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十册,即十幅。 驰驱:奔驰。 溪边:水边。 坐久竟忘归路晚:坐了很久,竟然忘了回家的路已经很晚了。 半空飞沫湿絺衣:半空中飞溅的水花打湿了我的衣襟。絺(chī):细葛布。古代的夏季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李成所画“十册图”之后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本题要求赏析“赵松雪山居图二首”中的第一句“春夏山中日正长,竹梢脱粉午窗凉。”这是描写夏日景色的句子,意思是说春夏之际,太阳正好,阳光照射在山中,使得山中的树木都沐浴在阳光下。竹梢因为太阳的照射
【注释】 1. 北苑:泛指北方的皇家园林。 2. 青眼:用眼睛看人,多表示喜欢、赞许的意思。 3. 惠远:即慧远,东晋高僧。 【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一片白云从山中飘出,袈裟不沾尘埃,陶令门前柳条青翠,惠远和尚开怀大笑。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美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佳作。前两句以“一片闲云”起句,既点出了季节——初夏
【注释】 (1)曹云西:诗人的号。 (2)寒云:指秋天的云,即《秋兴》诗中“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流宛转绕芳甸”之“江上”,此处借指江边。又《秋兴寄北书简》诗中“江间波浪兼天涌”之“江间”,此处指江边。杜甫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诗中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故知此二处之景皆为秋意。 (3)空江:指江水空旷无物,即江面上没有船和人。漠漠:形容江水空旷无际。渔歌:打鱼人的歌声。 (4)疏林
诗句释义: 1. 市散谁闻野鸟声 - 解释:市场已经散了,谁会去听那些野外鸟儿的叫声?这里的“谁”和“散”,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的向往。 2. 短桥何处旅人行 - 解释:短桥在何处,旅人正在路上行走?这里的“短桥”和“旅人”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宁静景象,而“何处”则增添了一种迷茫和孤独感。 3. 莫嫌寂历空山道 - 解释:不要嫌弃这寂静而遥远的山路,虽然它远离尘嚣
【注释】 崔嵬:高峻的样子。 短窗:指小而矮的窗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诗人在李成画上的十幅画面中所看到的景色,抒发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归隐田园、远离尘嚣的向往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高阁崔嵬瞰碧江”,意思是说,站在这高高的楼阁之上,可以俯瞰着美丽的长江。这里的“高阁”是诗人想象中的自己所在的高处,而“崔嵬”则形容了那座楼阁的高峻壮观,给人以雄伟之感
注释:王洽描绘了一幅云山图,石桥与赤城的连接,云雾缭绕在琼楼之上,仿佛树梢上弥漫着烟雾。 译文: 王洽的《云山图》。画中有一座石桥,它与遥远的赤城山遥遥相连。整座山峰被云雾笼罩,就像琼楼玉宇一般。树木繁茂,雾气缭绕,仿佛是树梢上弥漫着烟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洽的《云山图》,展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这幅画作呈现给读者,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
题李成所画十册 石磴连云暮霭霏,翠微深杳玉泉飞。 溪回寂静尘踪少,惟许山人共采薇。 注释: 题李成所画十册:在李成的画册上题诗。 石磴:石头台阶,指山路。连云:与天空相连。霭(ài):雾气。霏:飘洒的样子。 翠微:青绿色,形容山峰的青翠之色。深杳:深远幽静。 玉泉飞:像玉一般晶莹的泉水。飞,流动,奔流。 溪回:指山涧水。寂静:安静无声。尘踪:指人的足迹。 惟:只;只有。许:允许。山人:隐士、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