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诗名:画竹十二首 吴镇在《画竹十二首》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亭亭月下阴”与“挺挺霜中节”的描写,突出了竹子在月光下的柔美和在霜雪中的坚韧。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竹子的不同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赞美。而“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更是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深山中的静谧和四季常青的特性,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独特的生命力。这种对竹子不同环境
【注释】: 画竹十二首(一作《画山水》):此诗是作者自题其《画山水》诗,意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日日行青山:每天在青山之间徜徉。 无竹不可留:没有竹子就没有了山的意境。 可怜春风中:可惜的是春天里桃花、李花盛开。 多春愁:多的是春天里的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画竹诗,通过画竹来抒发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前二句写画家每日在青山间游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后二句则是说
注释:山水 闻有风轮持世界,可无笔力走山川。 峦容尽作飞来势,大室丹然掷大千。 译文:听说有人用风轮支撑着整个世界,那么没有笔的力量又怎么能走过山川呢?山脉的形态尽数化作了飞翔的姿态,巨大的山峰如同红色的火焰般投掷在大千世界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诗。诗人以风轮支撑世界为喻,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山川、山脉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
【注释】 画竹十二首: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十二只竹子。 忽:忽然。 不是:并不是。 近听疑有声:靠近听来好像听到一点声音。 落落不对俗: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涓涓:细流。 长自清:永远保持清白的节操。 【赏析】 《画竹十二首》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对画中竹子的喜爱。全诗四句,语言朴实自然,却能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和艺术特色,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 。 “忽见不是画”,诗人在观赏这幅画时
【注释】: 1. 画竹十二首:即《题画竹》十二首。每首诗前有“其一”、“其二”等标题,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2. 短梢:指竹子的顶端,短而尖。尘:指尘土、污垢。不染:指没有沾染上灰尘。 3. 密叶:指竹子下面的叶子,茂密而密集。影:指影子。低垂:指下垂,低伏的样子。 4. 忽起:突然起身的意思,此处指推开船篷看外面的景色。篷:船帆。 5. 潇湘:湖南的别称,潇水和湘水的合称。雨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解答时可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片片落花心”意思是:落花纷纷飘落在竹子的心中。“悠悠飞絮意”意思是:飘浮的柳絮有着悠闲自在的情调。“清风明月中”的意思是:在清风明月中。“此风不可企”的意思是:这个清雅的意境是人们不能企及的,即不可企及。 【答案】 ①画竹十二首 ②片片落花心,悠悠飞絮意。 ③清风明月中,此风不可企
【注释】 碧筱:青翠的竹,这里指画中的竹子。 挺奇节:挺拔奇特的节操。 空霏:飘落稀疏的雾气。 寒露:寒冷的露水。 十年青山游:指作者在青山中度过的漫长而孤独的日子。 幽贞趣:幽静、高尚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画竹十二首》之一。诗中写道:“碧筱挺奇节”,用“挺”字形容竹子的品格,以“奇节”来形容它的高洁品质。接着,“空霏散冷露”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傲的画面,使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凄美
以下是对“竹谱”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初画不自知:刚开始画画时,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绘画。 - 忽忘笔在手:忽然间忘记了手中的笔,好像它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 庖丁及轮扁:比喻那些技艺精湛的人,如厨师的刀法和车工的车轮加工。 - 还识此意否:他们是否还能认出这种艺术创作的意境和技巧。 2. 译文: - 《竹谱》是吴镇所写
诗句原文 径深茅屋陋,树倚夕阳斜。 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家。 译文注释 在深深的小径尽头,简陋的茅屋旁,一棵棵树静静地倚靠在斜阳下。我已经走过了无数的青山小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竹子的地方,我就感觉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的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竹林中的宁静和深远。诗中“径深茅屋陋”展现了一幅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画面,“树倚夕阳斜”则透露出一种静谧的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这两句是说画竹的人抱着竹子本来无心,但画出的竹子却能凌空直上,好像有意似的。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画竹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其高洁的人格与高尚的精神境界。 “置之空山巾,凛此君子志。”这是说把画好的竹子挂在高高的山崖之上,就像穿着高雅的衣服一样,表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答案】 译文:抱着竹子本来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