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把握。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同时抓住注释中关键词句来理解。“君向郴州去”,是说陈教授将要离开;“迢迢千里馀”,意思是路途遥远,形容路程之远。“年侵别后鬓,客问讲残书。”“年侵别后鬓”,是指岁月催人老,鬓发已白;“客问讲残书”,是说朋友询问你讲课的内容。“断雁秋风外,啼猿落日初。”“断雁秋风外”,是说秋天的天气里,大雁南飞
山水 野艇来无数,山桥度有三。 寒云依古寺,落木带羸骖。 回首重重变,幽寻处处堪。 平生双眼力,江北复江南。 【注释】 1. 野艇:指随意停靠在岸边的小船。 2. 无数:形容众多。 3. 山桥:指横跨两岸的桥梁。 4. 三:数量词,这里表示多次。 5. 瘦弱的车马:指疲惫不堪的坐骑。 6. 寒云:寒冷的云雾。 7. 羸:疲病。 8. 江北:指长江以北地区。 9.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望岳》 岱宗齐鲁间,万古统群山。 日向夜中见,云从海外还。 蓄灵深屏翰,空翠满河关。 尽日临清霁,岩岩不可攀。 译文: 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着齐鲁大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群山的统领。在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夜晚的泰山也显得分外壮观。而当云雾从远方飘来时,它仿佛是从海上飞回来一样。 泰山拥有深厚的灵气,就像一幅屏风一样,上面充满了翠绿的色彩。而那清澈的河流也像是一个天然的门户
【译文】 铜仪: 法像坤仪重,来从汴水迁。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铜镜的外形特点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法像坤仪重”一句,以“坤仪”为引,引出了铜镜的意象。在这里,“坤仪”指的是大地,象征着包容和承载。而“重”则表明铜镜的沉重,如同大地一般沉稳。这两句通过对铜镜的描述
出三洪峡 积水群山里,行舟乱石间。 地偏疑隔世,峡怒欲藏关。 独鸟啼深树,斜阳下急滩。 千忧逢一快,未觉此生孱。 注释: 1. 出三洪峡:离开三洪峡谷。 2. 积水群山里,行舟乱石间:水积在群山之中,行船时乱石挡路。 3. 地偏疑隔世,峡怒欲藏关:地势偏僻,好像与世隔绝,峡谷中水势汹涌,好像要掩埋关口。 4. 独鸟啼深树:只有一只鸟在深深的树林中鸣叫。 5. 斜阳下急滩:夕阳西下时
注释:听说张文学,他家藏有一块石头。它的断痕分出浅浅的黛色,古色乱成轻烟。润想还像怀揣美玉一样,幽疑仿佛要迸出泉水。应该从少梅中得到灵感,宿昔已满桑田。 赏析:这首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拳”,后两句说“石拳”所蕴含的美。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顺口
【注释】: 1. 大驾:指皇帝。 2. 候驿传:等待传递书信的人。 3. 陈真人: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指代道士。 4. 见示:给予启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因思念远方的亲友而作此诗。全诗表达了对远在异地的朋友和亲人的挂念。 首二句写诗人在京城等候友人的来信。“供奉关山远,淹留日月长”,意思是说京城与朋友相隔千里之遥,因此盼望友人早日寄来书信。 三、四句写久等不见音讯
【注释】 七载卑栖邑:指赵顺昌在京城任职七年。卑栖,指卑微的官位。 孤标浩荡中:意指志节高洁超群。 去时惟自信:意指他离去时只相信自己。 平世难为泽:指太平盛世,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 高人不计功:指品德高洁的人,不会计较个人名利。 黄河万里道:意指从京城到家乡有很长的路程。 洗楫待春风:意指等待春暖花开,乘船归乡。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送别赵顺昌的一首赠诗。首句写其在京七载,不卑不亢
【注释】 寄题永丰刘氏暖翠亭 其一孤 亭万竹中,危坐自生风。 近与山光合:靠近和山上的景色融为一体。 遥 连野气通:远远地和田野上的气息相通。 鸟啼深不见:鸟儿的叫声深深藏起来听也听不见。 泉响静偏聪:泉水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特别响亮。 束帛休相污,先生道未穷:不要被这些世俗的东西玷污了,先生的大道无穷无尽。 【赏析】 《寄题永丰刘氏暖翠亭》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一首诗作
注释: 1. 鸡山俯鹫溪:鸡山在永丰县,是当地最高的山峰,俯视鹫溪。 2. 亭子画堂西:亭子的西边是画堂。 3. 流水茭蒲合:茭白和蒲草在溪水中交错生长。 4. 阳林竹树齐:阳光下的树林和竹子整齐排列。 5. 耕桑烟外集:在雾气之外,人们聚集在田间劳作,收割桑叶。 6. 宾客雨中携:客人在雨中携带物品。 7. 万事俱尘土,诗成手自题:一切都如同尘土般平凡,只有诗歌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