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像坤仪重,来从汴水迁。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译文】
铜仪:
法像坤仪重,来从汴水迁。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铜镜的外形特点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法像坤仪重”一句,以“坤仪”为引,引出了铜镜的意象。在这里,“坤仪”指的是大地,象征着包容和承载。而“重”则表明铜镜的沉重,如同大地一般沉稳。这两句通过对铜镜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沉静、庄重的氛围。
“来从汴水迁”一句,则是对铜镜来源的描绘。汴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发源地。铜镜从汴水而来,可能意味着它的历史渊源深厚,或者是它与汴水的某种联系。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两句,是对铜镜外形特征的描绘。飞龙缠绕四极,形象地描绘了铜镜的形状和结构。黄道界中天,则是指天空中黄道的位置,这里可能是在暗示铜镜的位置或者功能。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两句,是对铜镜用途的推测。秋毫指的是微小的事物,这里可能是在暗示铜镜可以用来观察细微之处。循环太古前,则是一种对时间的感叹,可能是指铜镜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两句,是对铜镜所处环境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荒台代表着孤独和荒凉,明月夜则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凄美。泪潺湲,则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泪水比作潺潺的溪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铜镜时的感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铜镜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时间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