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梦武昌 - 注释:此句描述的是诗人在梦中回到武昌(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是古代地名,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流连此地。 - 翻译:诗人在梦中回到了他熟悉的武昌地区。 2. 黄鹤楼前鹦鹉洲 - 注释:黄鹤楼位于武昌,而鹦鹉洲则位于黄鹤楼附近。 - 翻译:诗人的梦境中,他站在黄鹤楼前,眼前是那著名的鹦鹉洲。 3. 梦中浑似昔时游 - 注释:这里的"浑似"表示仿佛、好像
【注释】: 1. 何得之先生:名不详,据《宋诗钞》卷二六引《东湖集》注:“何得之子。” 2. 故居:旧居。 3. 乌纱:指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 4. 箧中缟楮:指书信。 5. 缟楮:白色的丝帛,古人写信多用这种纸。 6. 不道别长别:不说离别,却知道要长久的别离。 7. 愁是真愁:真正的愁苦只有自己知道。 【赏析】: 首句“头上乌纱分赠”,是说何得之子将乌纱帽分送给我
诗句如下: 峨峨尼山,蔽于鲁邦。 笃生圣人,维民之纲。 尼山之下,有洙有泗。 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尼山高大壮丽,遮蔽了鲁国。 孔子在这里诞生,成了百姓的典范。 尼山的下面,有洙有泗, 有郁郁葱葱的孔林,位于泗水的岸边。 那些伟大的圣人,用他们的话语和教导引导人们。 所有人民,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样子。 那些伟大的圣人,把他们的教导和思想, 通过各种方式
我游于袁,于龙之干。 我游于袁,在龙的脊背。 有辟闲闲,有环言言。 有辟闲闲,有环环相扣。 有构桓桓,维集之安。 有建筑高大,聚集而安宁。 我居我处,我笑我语。 我在我的地方,我笑我的言语。 有翼其所,而敢予侮。 有人庇护其身,敢于侮辱我。 我植孔嘉,我构孔华。 我有好的德行,我有华丽的花。 曾莫之迎,而莫我多。 没有人迎接,没有人赞美。 彼驰者子,亦孔劳矣。 那追逐的人,很辛苦了。 既我觏矣
【注释】 轧轧:轧钢声。何得之先生,指唐代大诗人何逊。中郎,晋代谢安小字,时人称其为“中郎将”。《高邮》,南朝民歌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了何逊故居后写的一首七绝。诗的首句写何逊的故居机声轧轧,表明了何逊生前生活和创作环境的繁忙;次句写故居周围环境春意盎然;第三句写故居主人何逊曾教小女唱过《高邮》;末句点明题旨,抒发怀古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具体语境来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注意重点诗句的意境和情感,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鉴赏,同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江当门”:指长江横亘在门前。形容江水浩荡、宽广。“千家杨柳”“两梁蹲”描写了一幅江边杨柳垂柳、楼台参差的画面。 “连樯大舰集日昏”:连着的船桅上装载的大船聚集在一起
【注释】 题陈所翁双龙图:为陈所翁画的双龙画像题诗。陈所翁,名不详(一作“姓陈”,疑误)。双,《广韵》有“双”字,指两个。此诗当是诗人在陈所翁家看见这幅双龙画时所作。 爱龙画擘玄渊开,万物颠倒随云雷:喜爱这双龙画得多么神奇!画中的龙仿佛从混沌未开的玄元之渊中出来,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颠倒了,随着雷霆般的气势飞腾而去。擘,分开。 公被发向空下,身是真龙非画者:龙公披散着头发,从空中向下俯视
【译文】 雨中的高人来访,邀我去游山赏景。 不是冥寂的僧人,谁遣繁华落尽? 正当春暖花开时,才发驾启程远行, 残雪犹映薄暮时分。 随云度神皋,披烟望灵岳。 晞沐朝阳谷,照影清冰壑。 淹留皆隐沦,往返必恬漠。 惟应樵与牧,逢时得奇药。 归来虽未期,鬓发终如昨。 【注释】 高人:高士。 冥寂:指心无杂念。 方春乃发轫(lén):春天开始出发。发轫,驾车出行。比喻开始做事或行动。 神皋(gāo)
【注释】 种瓜中园,予亦勤止。 种在园中,我要勤加保护。 瓜长而实,汝则残止。 瓜蔓伸长,瓜也结了瓜,但你却要被藤蔓缠绕,不能再自由生长。 虽则残止,予敢汝仇。 尽管你被束缚,我也要和你作对。 天实汝生,予将何仇。 天道使然,你该如此生存,我又有什么仇怨呢? 汝食之甘,既肆既闲。 你吃瓜很甜,又可以随便地吃。 实之食矣,无伤予根。 你吃了瓜,又不会伤害我的瓜藤。 根存而微,惟予之穷。 你的根还在
【注释】 1. 何得之:作者友人,字子高。 2. 可怜:可爱。 3. 古井门外:旧时城外地名。 4. 钟楼屋西:指故居。 5. 黄华翠竹:皆指松柏,古人常用以象征坚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怀念故友何子高的情怀。首句点明地点,即何子高故居在城外的古井门外。次句写故居的景物依旧如旧,但已无人居住,只有那座钟楼和房屋还在。第三句写诗人怀念友人,想起当年友人在这里高吟痛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