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尼山,蔽于鲁邦。
笃生圣人,维民之纲。
尼山之下,有洙有泗。
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维彼圣人,教之诱之。
凡厥有民,则而效之。
维彼圣人,覆之载之。
凡厥有民,敬而爱之。
既诵其言,亦被其服。
孰秣其马?
于林之侧。
既诵其言,亦履其武。
孰秣其马?
于林之下。
六辔既同,周侯之东。
荐之侑之,圣人之宫。
其音洋洋,其趋跄跄。
其临皇皇,圣人允臧。
商氏图之,式昭其敬。
载瞻载思,罔不由圣。
诗句如下:
峨峨尼山,蔽于鲁邦。
笃生圣人,维民之纲。
尼山之下,有洙有泗。
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尼山高大壮丽,遮蔽了鲁国。
孔子在这里诞生,成了百姓的典范。
尼山的下面,有洙有泗,
有郁郁葱葱的孔林,位于泗水的岸边。
那些伟大的圣人,用他们的话语和教导引导人们。
所有人民,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样子。
那些伟大的圣人,把他们的教导和思想,
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每一个人民。
所有人民,都敬爱他们,崇拜他们。
当他们学习到圣人的智慧时,也穿上他们的衣服。
谁能喂养他们那匹马?它在尼山边的小路上。
当他们学习到圣人的智慧时,也穿上他们的衣服。
谁能喂养他们那匹马?它在尼山边的草地上。
对该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的伟大形象和他的智慧,以及他对普通人民的教育和影响。诗中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圣人教导的尊重和效仿。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敬仰和崇拜之情。它不仅赞美了孔子的智慧和德行,也体现了人们对知识、道德和正义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习圣人的智慧和品德,以此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