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四步曲”原则。第一句:理解内容;第二句:理解思想情感;第三句:理解表现手法;第四句:理解语言特点。 【答案】 译文:“我”在虎丘游玩。振起木屐踏在险石上,攀援藤蔓,就支撑住滑溜的地面了。虎丘山上还残留着金玉般的气息。虎丘山中的山峦相应地展开来。虎丘山的池塘容不下眼睛,虎丘山上有树如发。虎丘山上覆盖着阖闾城。虎丘山上绕着生公榻
注释: 三月十三夜,对月。幽篁不见天,况乃见月色。 竹林里看不到天空,何况是看见月亮呢?晴来春尚佳,岂不有馀日。 天气晴朗春天还很好,难道没有多余的时间吗?离离花气上,稍稍帘阴直。 缕缕花香飘上来,轻风吹动窗帘直垂。啼鴂夜不眠,声欲碎岩石。 杜鹃夜啼人不寐,声如石裂欲断肠。闻声思逾寂,悟赏在兹夕。 听到这声音我越觉寂静,领悟欣赏在这美好的夜晚。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种树 - 植梓五十本:种植了五十棵树的梓木。 - 移松八百栽:移植了八百株松树。 2. 山灵借好雨 - 山灵:指山中的精灵或神灵。 - 借好雨:借用好时机的雨水,比喻自然条件对树木生长的有利影响。 3. 青意争郁勃 - 青意: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 - 郁勃:形容茂盛、旺盛的样子。 4. 细声亦吹洒 - 细声:细微的声音,可能是指风声或雨声。 - 吹洒:风吹水洒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人苏轼(苏东坡)。这首诗描绘的是虎丘山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1. 日出东海头,虎气踞兹岭。 —— 太阳从东海升起,虎丘的气势如猛虎般地占据着这座山峰。 2. 渴心望气往,解后辘轳井。 —— 渴望着能一探虎丘的奥秘,解开了谜底后就像那辘轳井一样清澈见底。 3. 宁若军中拜,奔泉酬老耿。 —— 宁愿在军中接受敬礼,也要感谢那位老耿对它的照顾和照料。 4
【注释】 清权尊师:指唐代诗人杜甫。 见怀一诗:杜甫的《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集中览:在文集中找到。 感念今昔:怀念过去,感慨现在。 自伤之情:自己对世事感到悲伤。 【译文】 天既劳我晚,不如早息我。 奚止七不堪,于世无一可。 空山酒半瓢,秃发花三朵。 平生仲长统,谁能曲如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一生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根据诗句内容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重点字词书写。注意“震泽”“和煦”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冬夜震泽风雪异常 冬天夜晚,震泽的风雪特别大
桓公遇到宁戚,半夜里喂牛。 赐给宁戚衣服,一说治理境内。 再说为天下,桓公以师事之。 卫与齐不远,安用疑客子? 不患有小恶,所患亡大美。 且人固难全,用长当若此。 注释: - 桓公遇宁戚:桓公(齐桓公)遇到了宁戚。 - 中夜起:半夜里起来。 - 赐之以衣冠:给予宁戚衣服和冠帽。 - 一说境内理:一说可以管理好国家。 - 再说为天下:再说可以治理天下。 - 桓公以师事之:桓公以师长的礼节对待他。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游龙井方圆庵阅宋五贤二开士像 独寻招提游,果得世外欢。 昔贤所栖集,画像藏屋端。 山僧启锁鱼,不待啜茗乾。 修广各异制,精采俱生完。 堂堂苏长公,英气邈难干。 筇杖紫道服,天风吹袖宽。 清献薄须眉,示我铁肺肝。 尚馀所施物,片石椭而寒。 侍郎胡金华,高括侍中冠。 眉间可容掌,手版出中单。 颍滨与淮海,秋色亚层峦。 参寥独缁衣
答寄笋蔬 远寄玉山篇,来自故人庐。 竹萌且柔弱,荻笋亦丰瘦。 姜醯助芳辛,浊醪为前驱。 猪肝恐累人,我亦仲叔徒。 念此风雨中,江外致嘉蔬。 注释:这是一首答谢友人寄来的笋和腌菜的诗。“远寄”表示对方寄来的东西距离很远;“故人庐”指的是老朋友的家,即作者的住所;“竹萌”是指刚发芽的竹子;“荻笋”则是指芦苇中的嫩笋;“姜醯”是一种调味品;“浊醪”是指粗劣的酒。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赏析
【注释】 无波 —— 指古井水。 古井何泓然 —— 古井深邃,水流如潭。何泓然:多么深广。泓然:水深的样子。 自甘冷 —— 不饮不食。甘:喜欢。 去来绝攀缘 —— 不去不去。攀缘:攀援。 挽断辘轳绠 —— 用尽力量也无法拉起绳子。辘轳:绞车上的轮子,用来吊东西。 唯有中宵月,圆中时照影。 【赏析】 《无波古井》,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寂静幽美的月夜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