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用韵送净月上人》是元代诗人张雨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送别之情。下面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1. 诗句: 阴崖颠风无时兴,篁竹偃地虎昼行。 斲冰积雪卧空谷,春至唯闻禽鸟鸣。 华阳南便洞窗小,香烟西放蛾眉道。 神僧问讯破孤寂,把臂入林一倾倒。 帕头蒙寒驴背驮,泥滑稳于杯渡波。 寄谢少年王敬和,独行其如法汰何? 2. 译文: 在陡峭的阴崖上,没有一丝风息,竹林中的老虎白天出没
【诗句释义】 寒夜愁:在寒冷的深夜里,人们感到愁苦和悲伤。 群兽惊:许多野兽被惊动了。 寂兮寥兮栖遁情:寂静而孤独,心中充满了隐逸之情。 阴宫漫漫落叶平:阴暗的宫殿中,落叶铺满了地面。 冈头霜月弄微明:山岗上,月光下,霜花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寒漏涩,寒弦紧:寒冷而断断续续的滴答声,紧绷的音乐琴弦。 愁肠结,愁语尽:忧愁的心情如同一根结了的绳索,无法解开;忧愁的话语也说尽了。 人生异木石
早春对雨杂言 寒谷望春如望赦,雨雨风风恶相吓。 床头败絮未尝温,石上瘦花浑欲谢。 三时尽辨禽鸟鸣,合涧助为风水声。 白水田头漫无路,老稚种麦已青青。 朝晴独见扶犁叟,人生合作无犁耦。 不须识字只耕田,酒杯也到扶犁手。 注释: 1. 寒谷望春如望赦:在寒冷的山谷中,望着春天的到来,就像看到赦免一样,充满期待。 2. 雨雨风风恶相吓:连续不断的雨水和狂风,让人感到害怕和不安。 3. 床头败絮未尝温
【注释】 玄文馆:宋代太学生所设的聚会之所。亲知:亲密的朋友。贵浃密:交情深厚。屡此:屡次。良宴会:美好的宴会。堂陛(bì):台阶,指官阶高、地位高的人家。自崇广:自显高大宽敞。促席:移坐于内室。说诗:讨论诗歌。盛使气:盛气凌人,态度傲慢。屈折:弯曲;引申为“曲折”。高李辈:指李纲等抗金志士。更端:改变话题。辄:就,于是。笑谑:开玩笑。节:节制。已:语气词。沾醉:酒意上身。玲珑檐花
王时敏,字逊之,号潇潇,明朝著名书画家、诗人。 顽寒赑屃河流澌,银涛铁骑交奔驰:顽寒,意为寒冷;赑屃(bi xì),古代传说中有龟的背壳上刻有龙纹,形状奇特,可载重物,古人以为能够镇住洪水,因此称为“赑屃”;河流澌,意为水流缓慢,冰块逐渐融化。这些词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河水缓缓流淌,冰块逐渐融化。 珑玲淅簌瓦沟满,坐窗已有幽人知:形容雪落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敲打窗户,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解析】 本篇写诗人独酌时的感受。“独酌”是诗眼,全篇皆为写“独酌”,但又不是一般的独酌,而是“独对芳尊”,“自饮自歌”。首二句,写独酌时的心境。诗人独对一樽酒,静坐沉思,忽有不惬之感,于是掩书而叹:这是多么清冷寂寥的独酌啊!“静极忽不惬”,是说独处幽居之时(即独酌之时),心绪异常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却使人感到空虚,甚至有些不惬意。这里,“静”是主观感受,也是客观环境使然,“忽”“不惬”
翠水丹山气旁礴,几叠香痕经手握。 何年破镜飞上天,吴淞水剪并刀薄。 江南宝绘多遗馀,王孙不归恨蘼芜。 蘼芜消歇秋风起,班姬为我歌乌乌。 注释: 翠水丹山:指美丽的山水画卷。 气旁礴:气势磅礴。 几叠香痕:形容画中的香气仿佛层层叠叠,经手后仍隐约可辨。 何年破镜飞上天: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如同破碎的镜子一样被吹上天空,消失不见。 吴淞水剪并刀薄:用吴淞江的水来比喻剪刀,剪裁出轻薄透明的画作。
这首诗以雨为题,描绘了一幅雨中市井的景象。诗中的“雨”既是自然的气象现象,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第一句“雨中市井迷烟雾”描绘了雨中市井的景象。这里的“迷烟雾”形象地表达了雨中的朦胧和迷离感,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第二句“楼底雨声无着处”则是对雨声的描述。这句诗表达了雨声在楼底回荡,但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这种描述既体现了雨声的细微和飘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齐桓公一日三顾茅庐,只为见一布衣小臣。他虽傲视功名利禄,然不以轻慢中原霸主;即使稷士傲视爵位,桓公亦不敢以霸王自居。此中蕴含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之美德,彰显出大国君王的胸襟与气度。 诗意解析 - 重才不重位:诗中齐桓公三次到访,只为见到小臣稷,显示出他对这位小臣的高度敬重和赏识,即便对方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官,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这反映了齐国君主的远见和胸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才能
独行 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 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 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 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 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 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 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 注释: - 独行:独自行走。 - 春泥未成沙:春天的泥土尚未变成沙子。 - 曳屣柔且平:拖着鞋子走路,鞋子柔软而且平坦。 - 春风不鸣条:春风不吹动树梢发出声响。 - 振衣凉且轻:抖掉衣服上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