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极忽不惬,掩书曝前轩。
荣木樊四维,时禽托孤园。
群物方趋功,吾衷恒晏然。
本乏超世才,偶脱区中缘。
妙理寄浊醪,嘉名爱灵仙。
从吾所好耳,富贵须何年。
【解析】
本篇写诗人独酌时的感受。“独酌”是诗眼,全篇皆为写“独酌”,但又不是一般的独酌,而是“独对芳尊”,“自饮自歌”。首二句,写独酌时的心境。诗人独对一樽酒,静坐沉思,忽有不惬之感,于是掩书而叹:这是多么清冷寂寥的独酌啊!“静极忽不惬”,是说独处幽居之时(即独酌之时),心绪异常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却使人感到空虚,甚至有些不惬意。这里,“静”是主观感受,也是客观环境使然,“忽”“不惬”,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直接抒发。
三、四两句,写独酌时的情景与心境。“掩书曝前轩”,“书”指卷轴,“曝”,指晾晒。诗人在书房中,把卷轴摊开晾晒在屋前轩窗之下。这是诗人独酌时所特有的情景。从字面上看,“独酌”和“掩书曝前轩”似乎不相关联;但实际上,“掩书曝前轩”正是“独酌”时的一种境界。诗人独处幽居,闲情逸致,独酌于前轩,手执一卷而读。这时,他的心灵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了。
五、六两句,写独酌时的心态与追求。“荣木樊四维,时禽托孤园。”“荣木”指梧桐树,“樊”是环绕的意思。诗人以梧桐喻人,表明自己如梧桐一样,虽身处于四面高墙之内,仍然能“荣木”;即使“时禽”寄身于自己的庭院之中,自己也能任其自由飞翔,不受拘束。“时禽托孤园”,意谓即使是“时禽”(即小燕子)也愿意栖息在自己的庭院里,寄托着自己的希望。诗人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常人。因此,他渴望能像梧桐、小鸟那样,不被区划限制,得到自由的天地。这里用“四维”来比喻世俗的束缚,以“孤园”来象征自由的空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感情。
七八两句,写独酌时的心情与志趣。“群物方趋功,吾衷恒晏然。”诗人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争相奔向功名利禄,然而他的心境却始终平和宁静。这里的“趋功”是说争着取得功名;“晏然”则是形容安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九句至十三句,写独酌时的情感与志趣。“本乏超世才”是说自己本来就没有超凡入圣的才能,“偶脱区中缘”是说偶然逃脱了世俗的机缘。两句连用两个“无”字,强调自己没有非凡的才华,也没有获得非凡的境遇。这既是对自己处境的如实描写,也是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淡泊名利的思想。
十四句以下,写独酌时的感情与志趣。“妙理寄浊醪,嘉名爱灵仙。”“妙理”指深微的道理或精微的哲理;“浊醪”指浊酒、陈酒;“嘉名”指美好的名声;“灵仙”指长生不老的神药。《庄子·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诗人将“妙理”比作“浊醪”,将“嘉名”比作“灵仙”,是说他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就像浊酒、神药一样,既平凡又美好。这里,诗人用“妙理寄浊醪”来表现他超尘脱俗的哲学思想,用“嘉名爱灵仙”来表达自己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末四句,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及志趣。“从吾所好耳,富贵须何年。”诗人认为,只要自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就行了。至于富贵荣华之类的东西,那是不值得过分地去追求的。诗人的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隐士的独酌情景。全诗八句,分为两段。第一段写独酌时的心情,第二段写独酌时的心态。
首二句,写独酌时的心境。诗人独对一樽酒,静坐沉思,忽有不惬之感,于是掩书而叹:这是多么清冷寂寥的独酌啊!“静极忽不惬”,是说独处幽居之时(即独酌之时),心绪异常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却使人感到空虚,甚至有些不惬意。这里,“静”是主观感受,也是客观环境使然,“忽”“不惬”,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直接抒发。
三、四两句,写独酌时的情景与心境。“掩书曝前轩”,“书”指卷轴,“曝”,指晾晒。诗人在书房中,把卷轴摊开晾晒在屋前轩窗之下。这是诗人独酌时所特有的情景。从字面上看,“独酌”和“掩书曝前轩”似乎不相关联;但实际上,“掩书曝前轩”正是“独酌”时的一种境界。诗人独处幽居,闲情逸致,独酌于前轩,手执一卷而读。这时,他的心灵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了。
五、六两句,写独酌时的心态与追求。“荣木樊四维,时禽托孤园。”“荣木”指梧桐树,“樊”是环绕的意思。诗人以梧桐喻人,表明自己如梧桐一样,虽身处于四面高墙之内,仍然能“荣木”;即使“时禽”寄身于自己的庭院之中,自己也能任其自由飞翔,不受拘束。“时禽托孤园”,意谓即使是“时禽”(即小燕子)也愿意栖息在自己的庭院里,寄托着自己的希望。诗人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常人。因此,他渴望能像梧桐、小鸟那样,不被区划限制,得到自由的天地。这里用“四维”来比喻世俗的束缚,以“孤园”来象征自由的空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感情。
七八两句,写独酌时的心情与志趣。“群物方趋功,吾衷恒晏然。”“群物”指世间万物;“趋功”是说争着取得功名;“常晏然”则是形容安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九句至十三句,写独酌时的情感与志趣。“本乏超世才”是说自己本来就没有超凡入圣的才能,“偶脱区中缘”是说偶然逃脱了世俗的机缘。两句连用两个“无”字,强调自己没有非凡的才华,也没有获得非凡的境遇。这既是对自己处境的如实描写,也是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淡泊名利的思想。
十四句以下,写独酌时的感情与志趣。“妙理寄浊醪,嘉名爱灵仙。”“妙理”指深微的道理或精微的哲理;“浊醪”指浊酒、陈酒;“嘉名”指美好的名声;“灵仙”指长生不老的神药。《庄子·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诗人将“妙理”比作“浊醪”,将“嘉名”比作“灵仙”,是说他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就像浊酒、神药一样,既平凡又美好。这里,诗人用“妙理寄浊醪”来表现他超尘脱俗的哲学思想,用“嘉名爱灵仙”来表达自己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及志趣。“从吾所好耳,富贵须何年。”诗人认为,只要自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就行了。至于富贵荣华之类的东西,那是不值得过分地去追求的。诗人的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