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人有遗弓,索之将奚为。
且荆人遗之,乃荆人得之。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可耳。
老聃闻则曰,去其人可矣。
天下有至公,孔聃得其理。
天地且弗有,莫知其所始。
【注释】
遗:赠与。索:求。奚为:为什么?将:犹“何”。荆人:楚国人。遗:赠与。得之:得到它。去其荆:去掉楚国的荆山,即楚地荆山,指楚国境内。孔子闻之曰:孔子听了这话说:“除掉楚国,就可以了。”去其人:去掉楚国的人,指楚国人民。老聃闻则曰:老子听了这话说:“除去楚国的人就可以了。”天下:这里指整个天下。至公:极公正无私。孔、老:指孔子和老子。理:道理。天地且弗有:天地尚且不曾占有,即尚未占有。弗:不。莫知:没有人知道。所始:它的开始。
【赏析】
此诗以荆人所赠弓为例,说明治国应先正人心;而治理国家者,应效法圣人,不要只凭个人好恶。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对话形式,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首句“荆人有遗弓”,是说有个楚国人在打猎时丢失了弓箭。次句说,有人向楚国人索要这把弓。第三句说,楚国人把弓送还给了那人。第四句,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去掉楚国就行了。”第五句,老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去掉楚国的人就行了。”第六句,诗人提出疑问:“天下有没有最公正的人呢?”最后一句说:“天地尚且不曾占有它,谁知道它的开始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主张统治者要善于用人,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否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公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