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叹染丝,所叹一何长。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奚独染丝然,染国在所当。
有染如伊皋,禹汤称圣王。
殷纣染恶来,既染国亦亡。
染士如孔聃,死久道弥光。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墨子叹染丝,所叹一何长。
  • 关键词:墨子、染丝
  • 注释:墨子(约前470年—约前391年),古代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家,提倡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非攻”,反对奢侈浪费。这里的“染丝”比喻政治或社会现象的变迁,表达了墨子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恶化的感叹。
  1.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关键词:苍、黄
  • 注释:“苍”和“黄”在这里指的是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品质或特征,如正义和邪恶。通过颜色变化来暗示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善恶更替,反映了墨子对道德沦丧的批判。
  1. 奚独染丝然,染国在所当。
  • 关键词:奚、当
  • 注释:“奚”意为“为什么”,“当”即“应该”。这句话质疑为何仅仅对个人进行道德教育,而非国家整体的道德建设。墨子主张的是整体的社会道德改革,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
  1. 有染如伊皋,禹汤称圣王。
  • 关键词:伊皋、禹、汤
  • 注释:“伊皋”可能是指特定的历史人物,“禹”和“汤”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世尊为圣王。这句话通过列举古代圣王的例子,来说明道德败坏会导致国家衰败的事实。
  1. 殷纣染恶来,既染国亦亡。
  • 关键词:殷纣、恶来
  • 注释:“殷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政著称,“恶来”可能是纣王的一个臣子,这里指纣王自身就是一个反面教材。这句话强调统治者的品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1. 染士如孔聃,死久道弥光。
  • 关键词:孔聃、道
  • 注释:“孔聃”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学说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道”指的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和政治理想。这句话表明,即使圣人离世,其教导仍能照亮后人的道路。

译文:

墨子叹息着染丝的过程,感叹其长度之长。染色后颜色会改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若染的是整个国家,那么这种转变就会更加明显和严重。历史上不乏因个别官员的失德导致国家覆灭的例子,如商纣王的恶行。然而,即使圣人离世,他们的教诲仍然能够持续发光发热,影响后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墨子的视角批评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问题,强调了道德和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诗人展示了即使是微小的个人失误也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此外,诗中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即使在圣贤已逝,他们的理念和智慧仍能激励后人不断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