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君聘颜阖,逾垣避使者。
我非恶富贵,君胡独不舍。
全生以为上,迫生以为下。
当知得道人,治国其土苴。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祖籍绛郡绛县(今山西新绛县),父墓在河南商丘,因家于河南。他早年曾游学于东都洛阳,后隐居太谷,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结为“初唐四杰”。

鲁君聘颜阖,逾垣避使者。
鲁君聘请颜阖,他跳墙逃走躲避使者。
我非恶富贵,君胡独不舍。
我并非厌恶富贵,你为什么偏偏不肯离开?

全生以为上,迫生以为下。
保全生命是第一要务,被迫活着是次之。
当知得道人,治国其土苴。
应当知道得道的人治国,就像对待尘土一样。

注释:

  • 鲁君: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君主。颜阖(hé):春秋时期鲁国人,名无欲,字子华,孔子弟子,主张“无己”、“无欲”的道家思想。越垣:越过城墙。使者:指鲁君的使者。
  • 我:指颜阖。恶:厌恶。
  • 君(zhòng):对别人的尊称。胡:何,为什么。独:独自。不舍:舍不得。
  • 全生:保全生命。上:第一要务。迫生:勉强活着。下:第二要务。
  • 当知:应当懂得。得道人:得道之人。土苴(jū):泥土,比喻地位低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颜阖对于富贵生活的不屑和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用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鲁君聘请他,但他跳墙逃走躲避使者。他明确表示自己并非厌恶富贵,只是为何鲁君非要逼迫他呢?最后他以得道之人治理国家如同处理尘土为例,说明得道之人治国如同对待尘土一般,并不重要。这首诗反映了颜阖对名利看得很淡薄,更注重生命的真正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