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篁不见天,况乃见月色。
晴来春尚佳,岂不有馀日。
离离花气上,稍稍帘阴直。
啼鴂夜不眠,声欲碎岩石。
闻声思逾寂,悟赏在兹夕。

注释:

三月十三夜,对月。幽篁不见天,况乃见月色。

竹林里看不到天空,何况是看见月亮呢?晴来春尚佳,岂不有馀日。

天气晴朗春天还很好,难道没有多余的时间吗?离离花气上,稍稍帘阴直。

缕缕花香飘上来,轻风吹动窗帘直垂。啼鴂夜不眠,声欲碎岩石。

杜鹃夜啼人不寐,声如石裂欲断肠。闻声思逾寂,悟赏在兹夕。

听到这声音我越觉寂静,领悟欣赏在这美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三月十三日夜在长安所作的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中描绘出一幅幽雅的夜景图,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首句“幽篁不见天”,写月光下竹影参差,使人无法窥见天上青天。“况乃见月色?”则反诘之语,更见其心境的凄清。颔联“晴来春尚佳,岂不有馀日”以春光无限为喻,暗寓自己虽遭贬谪仍心系国事、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颈联“离离花气上,稍稍帘阴直”,写花气袅袅上升,帘幕低垂近地。这两句既点出了时令节候,又绘出一幅生动的春夜图,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尾联“啼鴂夜不眠,声欲碎岩石”写杜鹃夜间鸣叫不停,声音如同石破天惊,使诗人更加感到孤独寂寞。末联“闻声思逾寂,悟赏在兹夕”,诗人因闻杜鹃声而更加感到孤独寂寞,于是领悟到欣赏美好事物的最佳时刻是在孤独寂寞之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