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宿玛瑙寺 - “宿”意为住宿或过夜,“玛瑙寺”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寺庙。 - 整句表达了作者在某一天晚上在玛瑙寺住宿的情景。 一宿葛洪丹井上,化为蝴蝶梦魂清。 - “葛洪”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道士,他炼制了许多丹药,传说中他的丹井非常神奇。 - “化为蝴蝶梦魂清”意味着在梦中化身为蝴蝶,感受到了灵魂的清澈和宁静。 -
【注释】 1. 水竹居:作者在湖州所建的别墅。 2. 沈自诚:作者的朋友,字子明,号竹坡居士。 3. 我爱苕溪溪上居:喜爱苕溪边上的居处。苕溪,即苕霅溪,发源于浙江安吉,经湖州至杭州钱塘江边注入西湖。 4. 琅玕(láng gān):一种美玉。 5. 早知:当初就知道。 6. 榴皮:指画笔。唐人张怀瓘《书断》载:“吴道子能为山石竹木,尤善画云蒸霞蔚,日出月落,水变浮波。尝作山水障,于屋上设一壶
诗句原文: 此峰屹立浩无前,信是人间别有天。 铜柱何烦天北际,蓬山宁在海东边。 采樵巨箬多无骨,捣药灵禽或是仙。 老我不能为狡狯,峰头看月几回圆。 注释: - 此句描述了山峰的雄伟壮观,仿佛是人间仙境一般。 - 铜柱和蓬山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所在,无需远赴北方或东方即可探访。 - “巨箬”指的是用大竹叶编织而成的篮子,用来装柴火,此处暗示其材质坚硬。 - “灵禽”可能指能飞行的小动物,如燕子
次韵答吴兴黄伯成 行尽松阴黄叶株,三叉路口问茅庐。 青山对语惟扪虱,落日催归独跨驴。 土木形骸嵇叔夜,波澜文字木玄虚。 残年记得相存问,莫道天寒无鲤鱼。 注释: 1. 行尽松阴黄叶株 - 行走在满是落叶的松树荫下,已经走了很长时间。 2. 三叉路口问茅庐 - 在三叉路口询问是否有茅草屋,可能是为了找地方休息或住宿。 3. 青山对语惟扪虱 - 与青山对峙,只有通过摸虱子来消磨时间。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首七律,是作者在吴兴谒赵承旨的诗作,描写了吴兴一带的景色。首联写景,“两岸人家洲渚生,满城山色与溪声”,描绘了一幅水乡风光画面。颔联写舟行所见,“船过鸥边掠浮玉,云移木末见飞英”,以动衬静,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颈联写岸上所见,“书淫画圣王孙老,雪霁沙晴湖水清”。尾联写舟中所见,“洞经不用鹅群换,也许山阴道士迎”。此诗意境幽雅,笔调自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下面是诗句与译文的对照: - 丹泉 - 涵渟万象一泓中:形容泉水清澈透明,如同汇聚了万象的湖泊。 - 欲探灵源未易穷:想要探索泉水的源头,却无法穷尽它的深度和内涵。 - 丹窖久埋泉眼赤:长久以来,泉水被藏在洞穴中,使得泉眼呈现出红色的状态。 - 珊瑚长浸石头红:珊瑚在水中生长,使得石头也被染上了红色。 - 评来水味羞扬子
注释: 爱此招提绝世氛,何因水榭得名闻。 幽篁嘉木知谁共,尘意云情若个分。 阳羡溪头黄叶路,晚晴赋里白鸥群。 诗僧文采居然别,解道曾留杜使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某个地方的赞美之词。首先,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地点的喜爱,觉得这个地点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魅力。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环境,有竹林和树木,还有云和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后,诗人描绘了这个地区的景色,有黄色的叶子的路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描绘了他在酒香四溢的雅集上,品尝美酒时的愉悦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梅雪斋雅集分题得酒香(注释:梅雪斋指的是梅雪堂,是苏东坡所建的一个雅集之地。分题,即以题目进行赋诗。) - 译文:在梅雪堂雅集中,我被分派了一个题目来写一首饮酒的诗。 2. 醲郁芬香味更严(注释:醲郁,浓郁;芬香,香气扑鼻,这里形容酒香浓郁;更严,更加浓郁。)
松花饼 怪来粔籹作鹅黄,浑是苍髯九粒香。 甜味中边唯食蜜,苦心早晚待休粮。 仙人骐骥留看取,道士嵩阳远寄将。 笑比红绫春餤巧,齿牙根底嚼糖霜。 注释:奇怪啊!松花饼的颜色像鹅黄,完全是九粒的香味。在甜味中只吃蜂蜜,苦心早晚准备不吃粮食。仙人骐骥要留着看,道士嵩阳要远寄将。笑比起红绫春餤精巧,齿牙根里嚼着糖霜。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松花饼这一普通的食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诗人认为
注释: 1. 老僧十年不出户:老僧人住山修行了十年没有下山。 2. 袈裟搭架风披披:僧人穿着袈裟,外面罩着一层布或纸,防止风吹。 3. 祖衣留在阿兰若:祖师的袈裟留在那里,作为纪念和传承。 4. 佛法传过高白丽:佛教教义流传到高白丽地区。 5. 客床雪练一瓯茗:客人睡在雪白色的枕头上,喝一壶茶。 6. 经藏苔昏三尺碑:经书藏在苔藓覆盖的石碑下。 7. 不向旧房看偃盖:不去看望那被废弃的房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