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松阴黄叶株,三叉路口问茅庐。
青山对语惟扪虱,落日催归独跨驴。
土木形骸嵇叔夜,波澜文字木玄虚。
残年记得相存问,莫道天寒无鲤鱼。
次韵答吴兴黄伯成
行尽松阴黄叶株,三叉路口问茅庐。
青山对语惟扪虱,落日催归独跨驴。
土木形骸嵇叔夜,波澜文字木玄虚。
残年记得相存问,莫道天寒无鲤鱼。
注释:
- 行尽松阴黄叶株 - 行走在满是落叶的松树荫下,已经走了很长时间。
- 三叉路口问茅庐 - 在三叉路口询问是否有茅草屋,可能是为了找地方休息或住宿。
- 青山对语惟扪虱 - 与青山对峙,只有通过摸虱子来消磨时间。
- 落日催归独跨驴 - 傍晚时分,独自骑着驴回家。
- 土木形骸嵇叔夜 - 形容自己像嵇康一样不拘形骸,不受世俗束缚。
- 波澜文字木玄虚 - 形容自己的文章如波涛般汹涌澎湃,文字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 残年记得相存问 - 在晚年仍然记得对方,希望对方能够相互关心和问候。
- 莫道天寒无鲤鱼 - 不要担心天气寒冷,因为即使环境艰苦,也依然会有鱼吃。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友情。
首联“行尽松阴黄叶株,三叉路口问茅庐。”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诗人行走在满是落叶的松树荫下,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那里有一间茅草屋。这里的“三叉路口”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寻找朋友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困惑或难题,而“茅庐”则暗示了诗人可能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可以暂住的地方。
颔联“青山对语惟扪虱,落日催归独跨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青山对话的场景,以及独自骑马回家的情景。这里的“扪虱”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而“落日催归”则传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颈联“土木形骸嵇叔夜,波澜文字木玄虚。”则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赞美。这里的“嵇叔夜”指的是东晋名士嵇康,他不被世态所累,保持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而“木玄虚”则形容了诗人的文章风格,既有波涛般的汹涌澎湃,又有深沉的意义。
尾联“残年记得相存问,莫道天寒无鲤鱼。”是这首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困境的乐观态度。这里的“残年”可能是指诗人在晚年,而“天寒无鲤鱼”则是说即使天气寒冷,也有鱼可以吃,寓意生活的艰辛但并不绝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情感和智慧。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