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报恩人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沈明臣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析诗句内容,并附上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临风一读泪千行”:站在风中阅读这首诗时,作者因感动而泪水纵横,难以自持。 - “底事封书大慨慷”:为何要写这样一封充满情感的书? - “海草茫茫边月白”:辽阔的海域和明亮的月光下,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孤独和迷茫。 - “不知何地赐投荒”:不知自己将被送往何处。 2. 关键词解释及译文:
【注释】 报恩人:指汉明帝时窦固为大将军,北匈奴入侵,他率军征讨,立大功,后因战死,其子窦勋被追封为“盖侯”,其弟窦景、窦安世等皆显贵。这里借指汉明帝及他的家族。 白头新:即“新白头”,意谓刚刚白发,指年轻。 黄沙作逐臣:在边塞做俘虏。 身未拜官先上疏:指汉章帝即位后,窦宪的哥哥窦笃与弟窦景、窦安世等都封为列侯。当时朝廷中有人对这种封赏提出疑问,认为不应该给无功受爵的人
泖上:指长白山脚下的太湖。经过:指诗人路过此地。 蟹舍鱼罾(zhěng):都是捕鱼的器具,这里指捕鱼人家的住处。 野屋无烟:指没有炊烟,表明是荒僻之地。空绿树:形容荒凉冷落。 夜风天畔:指夜晚的凉风从天上吹来。响寒波:比喻风声犹如波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首句描绘了秋天时湖面上的情景:湖水已经结冰,而湖面之上只有一叶孤舟在飘荡。第二句则描绘了湖面上的渔家生活:到处都是捕鱼的人家
【注释】 黄山怀仲房:在黄山怀想张仲房。张仲房,唐代诗人张籍的别号。 碧山霜月负吹笙:指黄山的青翠的山峰上挂着洁白的月亮。负,背着,背着乐器而吹奏。 流水空为石上声:流水的声音仿佛是从石头上发出的。为,是。 白发茫茫竟何事:头发已经白了,但是究竟为什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逢人莫遣说长生:遇到什么人都不可以说长生不死。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抒写了他对于生死、荣辱的看法
【注释】 (1)海棠:即“海棠花”,又称“海棠果”,落叶乔木。春末夏初先叶开花,花色艳丽,有红、粉、白等色。果实称“海棠果”。 (2)一曲春风醉后歌,白头其奈海棠何:指春天的风吹动海棠花,让人陶醉。但年事已高的老人却无奈地叹息:自己已经老了,还能对这美丽的海棠说些什么呢? (3)半生自数看花伴:指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曾经与许多花朵为伴。 (4)唯有秦淮市上多:指只有到了秦淮河畔
【注释】 小楼:指女子的居所。金雀钗:用金制成的雀形的发钗,代指女子的头发。当年:从前。舞衣:跳舞时穿的华丽衣服。零落:破损。绿绨:绿色的粗布。敢:哪敢。重开:重新打开。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悼亡诗。词人怀念已逝去的妻子,抒发了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悲苦。全词情感真切,语言质朴,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小楼日日燕飞来,问妾当年金雀钗
诗句释义与译文: 金陵曾向酒家眠,十五当垆不数钱。 红版桥头明月色,娟娟犹在玉钗前。 注释解释: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念。诗中“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而“酒家眠”则是指诗人曾在金陵的酒馆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这里的“当垆”指的是卖酒,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诗人以此形容自己曾经的职业身份
解析 1. “一身漂泊如杨花” - 关键词:杨花 杨花,一种轻盈、飘逸的植物,常用来比喻人的无根无基、飘荡不定。 - 注释:诗人通过“杨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像这随风飘散的杨花一样,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漂泊。 - 赏析:此句开篇即描绘了诗人的漂泊状态,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2. “年年作客天之涯” - 关键词:作客 作客,指长期居住于他乡,此处指诗人每年都在天涯海角漂泊。 - 注释
【诗句解释】 包十少府:指包拯的第十个侄子,名叫包绶,官为少府。制苎袍:用苎麻织成的衣。游武夷:到武夷山游览。 君裁白苎作山衣:你裁成白色的苎麻布做的衣服,是送给我去武夷山游览时穿的。新穿入翠微:新的、洁白的衣物穿上去,就像进入了绿色的山野一样。翠微,绿色山野,形容山林之美。 坐倚青天吹铁笛:坐在青天下,吹着铁制的笛子。青天,天空,形容高远。紫云黄鹤近人飞:紫云、黄鹤在天空中飞翔
燕子矶 燕子江边客又来,东风空忆凤凰台。 十年旧事三春梦,一日寒潮两度回。 注释: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长江中,北濒南京浦口港,是长江下游著名的矶石,为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的“练兵场”,有“金陵锁钥”之称。 燕子江边客又来:指诗人自己再次来到了燕子矶。 东风空忆凤凰台:形容春天的景色已逝去,只留下空寂的回忆。 十年旧事三春梦:形容过去的事情就像三春的梦一样短暂而美好。 一日寒潮两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