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潇湘夜雨 九疑山色望来空,客梦家山夜雨中。 无奈鹧鸪啼到晓,黄陵庙口落花风。 注释:潇湘:指湖南一带。夜雨:夜晚的小雨。九疑山: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境内,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客梦:客人的梦境。家山:自己的家乡。无奈:无可奈何。鹧鸪:鸟类名,羽毛褐色,雌雄异色。黄陵庙:相传为舜葬地,在今湖南永州零陵县西二十里。落花风:形容微风吹落花瓣的声音。赏析:此诗以景起兴,写诗人客居他乡时,夜雨潇潇
【注释】 吕生:即吕洞宾,唐代著名道士。吹笛:用笛子吹乐曲。 倦倚绳床月上迟:指在月光下靠着绳床休息。疲倦地倚靠在绳床上,直到月亮升得很高才睡去。 自将横竹向予吹:自己把横笛吹奏起来,向我示意。 秋深杨柳不堪折:秋天到了,柳树已长得茂盛了,但已经不能折枝做乐器。 况复明朝欲别时:何况明天要分别的时刻。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吕洞宾离别之作,写诗人送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写送别,次句写赠别
诗句:不知谁唱《白铜鞮》,杨柳村过即大堤。 译文:不知道是谁在唱着《白铜鞮》这首歌,从杨柳村经过的人走过后便来到了大堤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村傍晚的宁静景象。诗人用“不知谁唱《白铜鞮》”开篇,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古朴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渔人经过杨柳村,走过大堤的情景。诗中的“款乃”一词,形象地刻画了渔人在夕阳下划船时悠扬的声音,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注释】献:贡献,指进献。文华:皇帝的仪仗队。五经: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万历五年春有献五色鹦鹉者诏入之恭赋二首其二中写的一首,描绘了五色的鹦鹉在御苑长廊中,静静地站在画屏前,没有声音。 日御文华说五经,鸟言虽巧未曾听。 日御文华:指皇上的仪仗队,因为皇帝出行时,仪仗队总是走在最前面。文华:皇帝的仪仗队。 五经:儒家经典《易》、《诗》、《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鄂君贵弟浮青雀,翠被携来覆榜人”:鄂君的尊贵的弟弟乘坐青色的雀鸟,带着翠色的被子拿来覆盖榜单上的官员。“鄂君”,即鄂君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封为鄂侯,因在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筑城而著名,所以后世称他为鄂君。“鄂君贵”,是说鄂君的地位高贵。“鄂君启”,即鄂君启,战国时代楚国的大夫
轻盈掌上艳阳新,再睹昭阳殿里人。 谁说六朝金粉尽,一身当得秣陵春。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并深入探讨其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轻盈掌上艳阳新,再睹昭阳殿里人。 - 谁说六朝金粉尽,一身当得秣陵春。 2. 诗句释义: - “轻盈掌上艳阳新”:形容美人的容貌如同阳光般新鲜、充满活力,仿佛手心上的阳光轻轻抚过,给人以美的享受。 - “再睹昭阳殿里人”
【注释】 “洞庭秋月”:泛指洞庭湖上的秋景,也暗指作者在长沙的所见所闻。木落天青万里波:树叶凋零、天色苍蓝,湖上万里水波荡漾。 何:什么。 不知:无法知道。 三洲:指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估客:商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组诗作品,共有七首,此为其中的第四首。诗的前两句写洞庭湖的秋色;后两句写作者因不知去向而感到惆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
【注释】 归鸦:傍晚归巢的鸟。平芜:平坦的原野,指江边或湖边。阖庐:指吴国国君夫差。 【译文】 几只乌鸦点缀着晚霞,近处是平展原野,远处是辽阔天空。记得当年小舟两舷系着席子,在阖庐城外酒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以“归鸦”为题,描写了一幅夕阳下归巢的乌鸦图。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故地、旧友和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前两句“归鸦数点晚霞鲜,近接平芜远接天”
【诗句释义与赏析】夜坐怀顾益卿按察 高云南去夜郎低,万里秋风过五溪。 玉笛不吹江水绿,美人犹在月明西。 注释: 夜坐怀顾益卿按察——夜晚坐着想念顾益卿按察使。 高云南去夜郎低——高远的云彩向南飘去,使得远处的夜郎显得更加低下。“夜郎”代指诗人所在地或友人所居之地。“云去”形容云彩飘散,也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万里秋风过五溪——秋风从万里之外吹来,穿过五个小溪。这里的“万里”和“千里”意思相近
【注释】 过:经过。西湾:昆山市西南的海湾。菱歌:采菱时唱的歌谣。莫:不要。烟雨:细雨和烟雾,形容景色迷朦。 【赏析】 此诗写春末游人踏青归来,在昆山城下所感受的景象。首句写春日游人在昆山之西湾游玩,正值桃花杨柳盛开之时;次句写游人们唱着歌声,乘着月色归去;三句写春光已逝,不必再去追寻,而满城已是烟雨蒙蒙;最后写游人已过昆山,回到城中。全诗意境幽美,情景逼真,语言流畅,是一首描写春暮游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