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注释】 以我常游地:我的家乡(指吴郡)是我经常游玩的地方。 送君今复行:你今天要再次出发。 晚山湖上好,春水树中生:傍晚的山峰和湖上的风景多么美好,春水在树丛里流淌。 故旧几人在:老朋友有几个? 江流七郡平:长江的水流向七个郡县。 殷勤谢杨柳,秋满阖闾城:请你们多照顾杨柳树,秋天的时候阖闾城会满眼都是落叶。 【赏析】 此篇为送别诗,是作者对朋友吴章叔的劝勉与祝福。首联写送别的地点
【注释】 “过云”——经过云雾缭绕的山峰。 “缥缈”——形容山势高远,云雾环绕的样子。 “路常封”——山路常常被云雾封锁。 “衣”——指衣服。 “带雨”——像带雨一样湿润。 “到寺只闻钟”——到了寺院里只能听到敲钟的声音。 “秋月”——秋天明亮的月光。 “扪白日峰”——摸到白日峰上。 “探虚”——在山林中探寻虚空。 “老”——《庄子·逍遥游》中有“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典故,意为追求虚无的境界
【解析】 此题考核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结构法”“情境法”“音近法”等方法进行。本诗默写要注意如下词语:刈、霜、红叶、潮退、樵径、归。 【答案】 (1)农事已晚却欢喜,初秋穿上蓑衣衣。 (2)稻花飘香天下知,秋风拂面水波扉。 (3)红叶映衬江明净,白鸥稀疏江潮稀。 (4)不负公私心愿愿,行歌樵径回家里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作者任台州刺史期间,其时作者在范司马十洲阁宴集。全诗前四句写宴会情景,中间四句写宴席间所赠之剑,最后四句写宴罢归程的情景。 首联“尽日坐冰壶,风流宛自都”,意为:整日在冰壶中坐着,风流自然流露无遗,都是都城洛阳的风采。这里诗人运用了“冰壶”这一意象,以冰壶喻人,暗指自己如冰壶一样清高绝俗,不为世俗所累。 颔联“主尊开凿落,客剑佩昆吾”,意为:主人尊贵无比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期间所作。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图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只在白云北,重山别有家。”诗中的“白云北”指的是长安城北的白云山,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寺庙,诗人在那里隐居生活。这里的“重山”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远离尘世的清静。 第二句“人烟散流水,墟井匝桃花。”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村庄里的人们已经离开,只剩下流水潺潺
【注释】 ①山阳:地名,今属云南。②万峰云:形容山高耸入云。③耦耕,指男耕女织的家庭副业劳动。麋鹿,指鹿群,泛指动物。④土风:指当地的风俗、民情等。⑤豺虎:比喻奸邪小人。⑥区中:一国之中;国中。⑦闻:听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云南游览时所作。诗人以赞美的笔调,描绘了云南山水的秀丽、民俗的淳朴、生活的恬静,表达了对云南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首句“山阳村户好”,点明所游之地在云南
【注】傅御史戍定海春日寄赠:傅,指傅宗龙,明末抗清将领。傅宗龙字大绅,号云间散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起兵,与张名振合师复台州。十四年,以功官至都督佥事。后率舟师援宁波,中流遇敌,力战阵亡。 傅宗龙(约1592-1640),字大绅,号云间散人,江苏太仓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授南京礼部主事。崇祯三年(1630)任监察御史。七年,以言事被谪为福建参议,历官广东右参政,分守南澳
【诗句解析及译文】潺湲洞,即“潺湲岩”,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首诗描绘了潺湲洞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氛围。 第一句“潺湲吹古雪,倒卷入银河。”描述了潺湲洞外的自然景观:古老的雪山在潺湲洞的微风中被吹拂,仿佛被卷入了银河之中。这里的“古雪”指的是古老的雪山,而“银河”则是指天上的银河,用来形容雪山在月光下闪烁的景象。 第二句“月色兼秋动,山声入夜多。”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时分的潺湲洞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百里东西口,三当日夜经。” - 注释: 这两句诗描述的是一段从东到西的旅程,经历了三天三夜。 - 赏析: 这里描绘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通过“百里”和“三昼夜”,形象地表达了旅行的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 2. “湖敧半船月,天满一帆星。” - 注释: 描述了在湖上看到的美景——半边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天空中一叶孤帆点缀着繁星。 - 赏析: 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借助诗歌内容,理解把握其情感主旨、手法技巧,并结合诗句作答。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云间雨泊”,意思是:在云端中停歇,湖中停宿。“谷口此何年”,意思是:在谷口停歇了几年?“孤篷听雨眠”,意思是:独自的船篷上听到雨声,就睡觉了。“岸风惊死烛,黑月唶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