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戍海云东,扶桑近挂弓。
剑花吹蜃气,人语触龙宫。
月出微茫际,天青浩荡中。
莫言骢马步,不及古人工。

【注】傅御史戍定海春日寄赠:傅,指傅宗龙,明末抗清将领。傅宗龙字大绅,号云间散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起兵,与张名振合师复台州。十四年,以功官至都督佥事。后率舟师援宁波,中流遇敌,力战阵亡。

傅宗龙(约1592-1640),字大绅,号云间散人,江苏太仓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授南京礼部主事。崇祯三年(1630)任监察御史。七年,以言事被谪为福建参议,历官广东右参政,分守南澳。十二年,擢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十三年,擢福建左布政使,巡抚江西。十四年,擢福建总督,兼理军务。十五年四月,进封太子太保、左柱国、少保、世勋、上柱国。十五年七月,加禄一千二百石。十六年正月,进封太子太保、右柱国、少保、世勋、上柱国。十二月,进封太子太保、中柱国、少保、世勋、上柱国。十七年,加禄二千四百石,赐蟒服、飞鱼服、貂裘、玉带。十八年五月,加禄二千八百石,赐蟒服、飞鱼服、貂裘、玉带。十九年三月,加禄三千石,赐蟒服、飞鱼服、貂裘、玉带。二十年二月,改调广东左布政使。二十四年八月,加禄三千石,赐蟒服、飞鱼服、貂裘、玉带。二十五年十一月,加禄三千石,赐蟒服、飞鱼服、貂裘、玉带。二十六年五月,晋封荣国公,加禄三千石。二十六年八月,晋爵奉国将军。三十七岁病卒,谥襄愍。著有《平寇传》、《东征集》,已佚。《明史》有传。

远戍海云东,扶桑近挂弓。

傅宗龙曾于崇祯十五年(1642)任福建总督,当时郑芝龙降清,他奉命出师讨伐。次年五月,他在厦门大败清兵的失利后被贬为福建参议。后来他因得罪阉党而遭迫害,被削籍为民,并遣送回家乡太仓居住。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期间所作。

【译文】

远赴辽东边塞驻守在东面的海疆边城,近处悬挂着一把弓。

海浪中吹来的蜃气,好像剑花一样;人们说话时好像触到了龙宫。

月亮升起在微微发暗的天际边缘,天空呈现出一片青色浩荡的美景。

不要说那些骏马奔跑的步伐,连古代的工匠也赶不上它的速度。

【赏析】

此诗写傅宗龙被贬后对辽东边关的感怀。首句“远戍海云东”,点明作者的地理位置和心境。傅宗龙是明末抗清名将,但面对清军的进攻,只能远戍辽东前线。这句既点明了他的地理位置,又表达了他对局势的担忧和无奈。次句“扶桑近挂弓”,“扶桑”即传说中的蓬莱山,传说中有神木扶桑,夏至日长三千里。傅宗龙把弓箭挂在扶桑树上,形象地描绘了他在辽东前线的艰苦生活和战斗状态。第三句“剑花吹蜃气”,“剑花”是指海潮吹动浪花形成的美丽图案,“蜃气”是指海边的蜃景。这句描写了傅宗龙在辽东边关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最后两句“月出微茫际,天青浩荡中”,“月出微茫际”指的是月光从地平线上露出来,“天青浩荡中”则形容天空广阔无垠,浩渺壮观。这句描写了傅宗龙在辽东边关夜晚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全诗通过对傅宗龙被贬后的生活和心情的描写,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同时,通过描绘辽东边关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他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