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诗句:越江春水绿如罗,双女祠前发棹歌。 译文:春天的江水碧绿如罗绮,双女祠前响起了划船的歌声;在北郊的大宅旁边,有鲍家的船只停泊;南渡的野桥旁,陈婆的船只正在接载客人。 注释:越江指的是长江,“罗”为古代一种细密的丝织品,这里形容江水颜色之绿。双女祠前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景点,经常有人在此地游玩并唱着船歌。大宅指某位贵族或官员的住所,鲍家可能是当地的一个著名家族。南渡即南渡江
漫天无奈白杨花,何处飞来入帝家。 清夜踏歌愁似海,月明宫树但栖鸦。 注释: 1、“漫天”:满天空。 2、“无奈”,无计可施。 3、“白杨花”:指杨柳的花朵,白色。杨柳的花期为4-5月份,所以此处的“漫天”指的是春季。 4、“何处”:哪里。 5、“飞来”:飘荡而来。 6、“入帝家”:进入皇宫。 赏析: 此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诗人在月光下独自行走,看到满天飞舞的柳絮,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感慨
注释: 萧皋别业竹枝词十首:萧皋别业,即诗人在萧皋所建的别业。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巴渝楚地(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体诗篇,以七言句为主,内容多反映妇女生活和爱情生活,风格轻快、活泼。十首,这里指作者写的十首竹枝词。 门前竹大笋成笆:门前竹子长势旺盛,已经长成了篱笆。竹大笋成笆是说竹长得很高,像篱笆一样高。 江上潮来草没沙:江上的潮水涨起来,淹没了河滩上的草。 村童探緌绿杨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梅子青酸盐似雪,樱桃红熟酒如油”。这是写景。前一句写梅子成熟了,酸涩得好像食盐一样,后一句说樱桃红了,吃起来甜得好像酒一样。 【答案】 注释:雨过高田水落沟;瓦桥上的鱼爬上了柳树的梢头。梅子(未成熟的)青色酸涩,像盐那样白。樱桃红透了,熟得就像酒一样。赏析
注释:乌桕树上的红叶生得又红又鲜,紫兰嫩芽茁壮,吐露新绿。龙须草在风前折断,凤尾竹在雨后青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乌桕树、紫兰、龙须草、凤尾竹等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多姿。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园中高树上的鸟儿分窝,门口小池塘里的荷叶被钱币贴住。早上离开时乌鸦叫声声细碎,晚上归来时白鹭一行又一列。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园中的高树、门外的小池和鸟鸣、鱼跃等自然景象,通过这些景象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采莲曲六首 江南水乡采莲女,歌声绕堤泪染衣 1. 妾在江东郎在西 - 妾:女子自称 - 江东:古代指长江以南地区,此处泛指江南 - 郎:指男子 - 西:指南方或西边,此处指女子所在的方向 - 译文:妾身现在在江东,而你的所在则是西边。曾经一同在若耶溪边采香 2. 同行女伴低头说 - 同行:一起行动的人 - 女伴:同伴或伴侣 - 低头:姿态低垂 - 说:谈论 - 译文
【注释】 萧皋: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东北。别业:别墅。竹枝词:一种民歌体诗,用七言或杂言写成,多写男女爱情及农村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田园生活的竹枝词。诗人以“青黄梅”三字概括了时令特点,说明此时正值梅雨季节,天气温暖而凉爽,是播种的好时节。接着又描绘出一幅繁忙的春耕图: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着播种、锄草、浇水……燕子在房檐下垒巢,泥里还带着水迹;鹁鸪声中,细雨如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在东村西村,妇女们都在抱怨,家家户户麦子都已经成熟,黄色如云。春天里,蚕儿吐丝做茧,桑园一片翠绿,我睡醒后,太阳已经斜斜地挂起了,只听见竹鸡在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村生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繁忙而有序的田园风光图。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索诗歌深层含义与美学价值 1. 诗意解读 - 少女明妆出采莲描绘情景 - 双头并蒂独心怜情感表达 - 金钏何时堕象征意义 2. 翻译对照 - 将古诗中关键词汇译为现代语言 - 理解诗中隐喻与象征手法 - 译文对照以增强理解 3. 关键词注释 - 少女明妆:描述少女的妆容美丽 - 双头并蒂:形容莲花形态奇特 - 空手来归:表现少女采莲时的失落感 4. 赏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