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白面红妆二八春,藏羞不肯过东邻。偶从绿水桥边去,谁道荷花妒杀人。 译文: 采莲的少女们皮肤白皙,容颜娇嫩,她们在青春年少时就已经长满了花瓣,害羞得不愿意从东边的邻居家门前经过。偶尔她们会沿着绿水的桥边走过,谁会想到荷花会妒忌人的美丽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采莲姑娘的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她们坚贞秀美的内心世界和对征夫的深深思念
采莲曲六首 月映波纹似鸭头,一船双桨荡中流。 采莲不道罗裙湿,归晒雕栏夜不收。 注释: 月照波纹似鸭头,一船双桨荡中流。形容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纹如鸭头般美丽,一艘船用双桨划动,在河流中畅游。 采莲不道罗裙湿,归晒雕栏夜不收。采莲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湿透了罗裙,回家后在雕栏前晾晒,直到夜晚才停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
注释:在越江边,春水碧绿如罗。在大宅北郊,横着鲍守的船只;在野桥南渡,接上陈婆的小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江边景色的诗。首句写春天的江水,色彩鲜艳,波光粼粼,犹如绿色的罗纹。次句写在双女祠前乘船出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第三、四句写大宅北郊和野桥南渡的场景,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画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全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注释】 昨日:昨天。 善卷:相传为舜时贤人,居今湖南善化县西,有山水之胜。此处借指张公洞。 千惊万怪:形容景象奇异。疑为梦:好像在做梦一样,形容景色非常神奇。 嗟我:叹息我。壮心欲与山争雄:雄心勃勃地要和山竞争。 著一语不可得:写一句话都很难。天无功:天地间没有功效。 禹穴:传说中夏禹治水的地方,在今安徽寿县一带。武夷:福建武夷山,以丹霞地貌著称。峻削:山势陡峭。古:古老。 奈尔何:奈你何
诗名:木客谣 诗句释义 - 月黑山精啸:描述夜晚山林中传来的低沉而诡异的声音,如同山精在呼啸。 - 林深木客哀:描绘了树木丛生、幽暗深邃的森林中,孤独的树木显得更加哀伤。 - 圣人常御宇:表达圣人统治天下,使土木建筑没有发生破坏之意。 - 卜洛安元鼎:指在占卜中找到了理想的地标,即“洛”和“元鼎”,象征帝王的基业稳固。 - 居中控八垓:意味着控制着整个国土的中心,象征着强大的统治能力。 -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色明丽。钟声:寺庙里的敲钟之声。白云:比喻高远。寻:寻找。秋日迟:指秋天到来时,天气渐凉。落叶行数里:指落叶纷纷飘落,走了好几里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中峰寺时所见的景色。 前两句“楼阁翠微间,钟声白云里”描绘的是诗人登山途中所见的美景。“楼阁”,指的是中峰寺的楼阁建筑,翠绿的山色掩映其中,显得格外美丽。“钟声”
诗句原文: 生长江南惯采莲,棹歌声里斗婵娟。 注释解释: - 生长江南:指的是在江南地区生长,有着江南的地域特征和生活习惯。 - 惯采莲:习惯了经常去采摘莲子,是一种生活技能,也代表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 - 棹歌声里斗婵娟:在船桨划动时产生的歌声中与美丽的花朵相互竞争,展现出少女们的美丽动人。 译文: 生长在江南,习惯于采摘莲蓬的人们,在船桨划动时产生的欢声笑语中,与盛开的荷花相互辉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荷叶莲枝水面齐,采花归去夕阳低。”这两句的意思是:荷叶莲花和莲枝在水面上排成一行,采莲姑娘们回家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了。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景叙事,勾勒出一幅清新优美的采莲图。诗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与心理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结合注释与关键词分析诗意,体会思想感情,并赏析作者的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此题中,“舟雨”即指船篷上落下的雨点,“溪行日日晴”写诗人每日乘船在溪中行船,天晴的日子很多;“孤云忽然起”是说天空中的一朵乌云飘动过来,突然之间起了一阵风;“独坐水声中,不知篷上雨”是说独自坐在水声中,竟然没有听到船篷上的雨声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1. 诗句:逐句输出原诗。 2. 译文:将每一句诗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关键词注释:为每个关键词添加注释,解释其含义或背景。 4. 赏析:对诗的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进行简要分析。 我们按照这些步骤来进行解析和赏析: 原诗 送吕山人中父 与君同庚复同里,四十五年才识尔。 相见翻怜在异乡,相亲顿觉如兄弟。 君家脊忘急难,我家堂前紫荆死。 一言一哭一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