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西村姑恶啼,家家麦熟黄云齐。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注释:在东村西村,妇女们都在抱怨,家家户户麦子都已经成熟,黄色如云。春天里,蚕儿吐丝做茧,桑园一片翠绿,我睡醒后,太阳已经斜斜地挂起了,只听见竹鸡在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村生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繁忙而有序的田园风光图。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东村西村姑恶啼,家家麦熟黄云齐。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注释:在东村西村,妇女们都在抱怨,家家户户麦子都已经成熟,黄色如云。春天里,蚕儿吐丝做茧,桑园一片翠绿,我睡醒后,太阳已经斜斜地挂起了,只听见竹鸡在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村生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繁忙而有序的田园风光图。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诗名:泊下雉渎分乌字 ``` 泊下雉渎分乌字,野泊当娄水,苍茫接太湖。吴王曾射雉,越客但闻乌。此夜惟明月,千年空霸图。谁将一卮酒,相与酹江芜。 ``` 注释与赏析 1. 野泊当娄水 - 描述了诗人的船停靠在娄水旁,周围景象荒凉,水面平静。 - “苍茫”表达了水天相接时的辽阔和模糊感,“接太湖”则强调了地理上的连接。 2. 苍茫接太湖 - 通过“苍茫”和“接”
诗句释义 1 薄暮孤帆住: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孤舟停泊的情景。"薄暮"指的是天色将晚,"孤帆"则是指孤独的船只,"住"则表示停留。 2. 春波点雪轻:春天的波浪拍打着水面,就像雪花轻轻落在波纹上一样。这里的“春波”指的是春天的水面,"点雪"则是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轻"强调了雪花落下的轻柔。 3. 深溪风有竹:深谷中的溪流旁生长着竹子。"深溪"指的是很深的溪流,"风"描述了风吹动竹林的声音
【注释】 山行:在山林中行走。九月犹残暑,山行怯路长。 犹:还有;残暑,指残余的暑气;山行,指山中的行程。怯:害怕、畏惧。 日斜微送雨,云湿不生凉。 日斜,太阳西坠;微,轻微地;送,带来;雨,下雨;湿,潮湿;生凉,感到凉爽。 烟际林深黑,虹边天半黄。 烟际,指树林的上空;林深黑,指树林深处天色昏暗;虹边,指雨后彩虹的边缘;天半黄,指天空一半呈黄色。 客衣沾白苎,暮色岂高唐。 客衣,指穿着的衣服
夜归 故园风物好,似待野人归。 白屋闻乡语,青山识敝衣。 水深星影大,野旷月痕微。 昨日怜群雁,江天与共飞。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故园风物好” - 关键词: 故园、风物 - 解释: 诗人在夜晚归家时,感受到故乡的美好自然风光。这里的“风物”,指的是家乡的自然景色和环境。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回归时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似待野人归” - 关键词:
【注释】 除夜:除夕。异乡人:在外地的人。 世事:世间的万事万物。复:再次,再度。 流年:指时间流逝。旧春,指去年春天。 皋鱼,即伍子胥。《左传》记载:吴国被越打败后,夫差要杀掉忠谏之臣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山里,自刎而死。“岁岁”句,意思是说每年除夕之夜都如此,所以叫“岁岁”。满巾,泪水洒满了巾。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是作者旅居异地时所写,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哀愁
注释: 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 驿程疏雨外,山县大江西。 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蹄。 却忘身是吏,随意坐清溪。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谓,字文昌,唐朝人,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张谓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首联“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意思是说,你即将离开严陵前往睦下邑,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移动着,使得船身也显得有些低垂
荒村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关注。首句“送客出荒村”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如“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破败、冷清的村落之中。 诗中的“树死藤犹挂
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注释: - 偶晴:偶然晴朗的日子。 -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半个月没有出门,脚下的青苔已经长到了脚边。 -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突然之间,暖和的阳光下虫子从树上爬出来,夕阳下的村庄传来马鞭声。 -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收割后的水面上空荡荡,樵夫背着干柴走回家的路上
【释义】: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译文】: 夜热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注释: 夜热 (yè rè):夜晚热得难以入睡。夜热:形容夜间炎热难当。 入夜犹烦暑:到了夜里,还感到烦闷暑气。 中宵想玉潭
樊榭:指作者的居所。 夫人仙去远,樊榭尚知名:夫人(指诗人的妻子)已经仙逝,但樊榭(诗人的住所)仍被人称道。 月落迷妆镜,花深断宝缨:月亮落下,使得梳妆用的镜子显得暗淡,花木深处,折断了珍贵的装饰物(宝缨)。 山川今喜托,天地故难凭:山川自然喜欢寄托于人,但天地间的事物却无法凭借。 倘是吹箫处,应闻有凤鸣:如果这是吹箫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听到凤凰的叫声。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夫人仙去远”
注释: 萧皋别业竹枝词十首:萧皋别业,即诗人在萧皋所建的别业。竹枝词是一种流行于巴渝楚地(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体诗篇,以七言句为主,内容多反映妇女生活和爱情生活,风格轻快、活泼。十首,这里指作者写的十首竹枝词。 门前竹大笋成笆:门前竹子长势旺盛,已经长成了篱笆。竹大笋成笆是说竹长得很高,像篱笆一样高。 江上潮来草没沙:江上的潮水涨起来,淹没了河滩上的草。 村童探緌绿杨树
诗句:越江春水绿如罗,双女祠前发棹歌。 译文:春天的江水碧绿如罗绮,双女祠前响起了划船的歌声;在北郊的大宅旁边,有鲍家的船只停泊;南渡的野桥旁,陈婆的船只正在接载客人。 注释:越江指的是长江,“罗”为古代一种细密的丝织品,这里形容江水颜色之绿。双女祠前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景点,经常有人在此地游玩并唱着船歌。大宅指某位贵族或官员的住所,鲍家可能是当地的一个著名家族。南渡即南渡江
【注释】 萧皋: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东北。别业:别墅。竹枝词:一种民歌体诗,用七言或杂言写成,多写男女爱情及农村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田园生活的竹枝词。诗人以“青黄梅”三字概括了时令特点,说明此时正值梅雨季节,天气温暖而凉爽,是播种的好时节。接着又描绘出一幅繁忙的春耕图: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着播种、锄草、浇水……燕子在房檐下垒巢,泥里还带着水迹;鹁鸪声中,细雨如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梅子青酸盐似雪,樱桃红熟酒如油”。这是写景。前一句写梅子成熟了,酸涩得好像食盐一样,后一句说樱桃红了,吃起来甜得好像酒一样。 【答案】 注释:雨过高田水落沟;瓦桥上的鱼爬上了柳树的梢头。梅子(未成熟的)青色酸涩,像盐那样白。樱桃红透了,熟得就像酒一样。赏析
【注释】 ①萧皋: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东,相传是三国时孙权的宅第。②竹枝词: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内容多描写妇女生活和爱情。③小鲜、新馔:指海中出产的鱼和江中出产的鱼。④江田:指长江边稻田。⑤怜:可爱。 【赏析】 《题萧皋别业》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共十首,每首七句,每句七个字,全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萧皋别业的生活情态和田园风光
注释:乌桕树上的红叶生得又红又鲜,紫兰嫩芽茁壮,吐露新绿。龙须草在风前折断,凤尾竹在雨后青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乌桕树、紫兰、龙须草、凤尾竹等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多姿。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