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楘
【注释】 奉天府:明时称京城为“奉天”,故称京师为“奉天府”。大堂联:指在府署或衙门前悬挂的对联。化衍西岐,佐治仰参儒雅:化衍,指演化、变化;西岐,古代以岐山为界,岐山以东为西岐,这里泛指西方。佐治,辅助治理。仰参,仰望。儒雅,儒家学者的风范。风清东海,抡才蔚起人文:风清,形容风气清正。东海,指渤海。抡才,选拔人才。蔚起,兴盛。人文,指文化、人文主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字泰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主题“韦左司诗”,展现了韦左司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 - “恬澹”意味着淡泊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本性情”指的是保持本性、不随波逐流。 - “下笔便高洁”指文思敏捷,笔锋清丽脱俗。 - “参妙化”意指领悟了道法自然的道理。 -
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 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 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 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 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 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 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 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有诗送太白
清代诗人李绂(1675年-1750年)是江西临川人,是中国清代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李绂在诗坛上以神童之姿著称,自幼聪颖好学,10岁便能诗,12岁与乡中诸贤结诗社,显示出非凡的文学天赋。 李绂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并成为庶吉士。他之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务,展现了他在政治领域的能力和才干。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擅长方志编修,对地方志的研究具有深厚的造诣